大悲咒全文网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78

发布时间:2024-09-08 02:14:46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78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二(以推理决定)分三:一、以因果决定不净;二、以作用决定不净;三、以比喻决定不净。

这里主要讲的是,心要寂静,首先要远离妄想。远离妄想,首先要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若是我们不以智慧去仔细观察,很难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以智慧去观察诸法的实相真理,真正明白了以后,才能对这些生起厌离心,这样才能真正断除贪恋。若是没有通过智慧去观察,不了知诸法的实相真理,很难破除缘法对自己的迷惑。前面也讲过,不知不觉地,我们把这些都视为恒常,视为实有,视为清净,视为快乐了,这也是无始劫的串习。其实这都是颠倒的。诸法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假的,都是不净的,都是痛苦的自性,这些是实相、真理。这个实相真理要通过智慧才能了知和领悟。我们通过观察量去仔细观察,最后才能真正了知,才能真正生起厌离心,才能真正放下。

我以前听过历代祖师所说的一种窍诀:偶然生起的出离心犹如魔的一种幻化。以前我对这段话似懂非懂,现在彻底明白了它的意思。若是你没有通过观察量去观察,没有通过智慧去分析,不是真正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可能偶尔有一些所谓的厌离心或出离心,但这都是假的。即使有,也是表面上的,不是真正生起厌离心,也不是真正生起出离心。

现在很多所谓的出家修行人也犯这种错误,虽然剃头出家了,但不是真正生起了厌离心(出离心),并没有真正放下对世间的贪恋和执着。所以,虽然身处寂静处,已经出家了,但内心还是想着世间法、贪恋世间法;虽然出家修行了,但是没有什么境界,也没有什么成就。这都是因为没有修好最基本的法,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为什么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恋?主要是没有看破,没有看明白属于世间法的实相真理。

也许口头上都会说“无常”,但是真正能明白、了知它的含义、真理是很难的。也许都会说“虚假”,但是要真正了解“虚假”、“因缘和合”也是很难的。也许口头上说“这都是不净的、痛苦的”,但只是这样说而已,我们还是贪恋和喜欢这些。这说明自己还是没有明白。只有真正明白了诸法的真相、真理,才会生起真正的厌离心。生起真正的厌离心以后,才不会贪恋这些。

看破、放下非常重要。无论是发出离心,还是发菩提心,看破是前提。出离心、菩提心就是所谓的放下,有出离心就是放下,有菩提心就是放下。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行为;放下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觉悟的心态。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利他心,也是一种心态,一种觉悟的心态。它的前提条件就是看破,即以智慧去观察,真正明白了真相,明白了真理。看破才能放下,所以看破是很重要的。

《入行论》里在分析诸法的实相真理时,讲得比较详细。也许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讲这么详细,不讲这么详细大家也能明白。其实,并非如此,这些都是窍诀。只有通过各种角度去思维、观察,才能真正看透它的本性;只有通过各种角度去分析,才能真正了知它的本面。否则,是不可能的。只是因简单的一句而豁然开朗者是利根者,只有一个上上根基的人才有这样顿悟的能力,除此之外不会有的。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方法,站在各种角度去观察、分析,最后才能真正看透,才能真正明白它的实相真理。《入行论》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很重要的。大家若是真的通过这些窍诀、观察量去观察,才能真正生起出离心,才能真正断除对世间的贪恋。

大家现在出家了,正在寺院修行,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放下了世间的这些,心里是不是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如果不是,说明还是没有放下,还是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若是这样,连出离心都没有生起来,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啊!

虽然你已经受了沙弥(尼)戒、比丘(尼)戒,但若是没有出离心的基础,没有出离心的摄持,都不能成为别解脱戒。什么是别解脱戒?别解脱戒是个别解脱的意思,别解脱戒是解脱之因。如果没有成为别解脱戒,就不具足解脱之因。虽然你出家修行了,但若是以这种状态修行,不能解脱。

因为虽然你受戒了,但你这个戒不是别解脱戒;若没有别解脱戒,也没有菩萨戒和密乘戒。出离心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根。若是没有出离心,没有别解脱戒,相续中也不会存在菩萨戒和密乘戒。既然如此,你就没有戒学的功德;若是你没有受戒,没有戒学的功德,就不会有禅定、智慧。这样,即使你再精进、再努力地学修,也没有用,不可能解脱、成就。最后到临终的时候,面对来世的时候,你一定会大失所望、一事无成。你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解脱、成就。但是,你若以这种状态去学佛修行,最终是不会成就的。所以,这很重要啊!

看破很重要,放下是自然而然的。若看破了,自然就放下了;若看不破,就放不下。《入行论》里所讲的这些理论、智慧,都是看破的方式、方法。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去观察和分析,能否看破就要靠你自己了。若是没有利用好这些方式、方法,没有认真地思维,是不会看破的。所以,看破是最重要的!自己有没有认真地思维,有没有仔细地观察?都没有吧?有时候有人看到反复说明一个道理时,心里甚至会生起厌烦。

大家根本没有仔仔细细地观察、分析啊!若不是通过智慧去观察,没有真正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就不会生起真正的厌离心。就像有些人一样,突然生起了一个念,然后就去皈依学佛、剃头出家。为什么说“偶尔的出离心犹如魔的幻化”呢?很多人在表面上看是修行人,但实际在造业;在表面上看出家了,但心里没有放下红尘、世间。这样就成了佛教的败类,处处拿佛法造业。虽然上山出家了,但还是在搞世间,这就是“抛弃大家建小家”。这样拿佛法造业,最后就是成为佛教油子。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而真正了知后,再做决定或者出家修行,才是真正如法的。

在没有生起出离心的时候,大家要通过这些方法去观察,才能生起真正的厌离心。

寅一(以因果决定不净)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呵责贪彼。

卯一、真实宣说:

若汝不欲触,粪便所涂地,

云何反欲抚,泄垢体私处?

你不愿意接触粪便等不净物所染污的地方,是因为觉得粪便等不净物所染污的地方脏,对那个地方去都不敢去,看都不敢看。既然这样,为何反而愿意触摸产生不净物的身体私处呢?

粪便是从哪儿产生的?就是从人的身体里产生的。原来清净的好东西经过身体的作用后,就变成了这样一种不清净、令人厌恶的东西了。自己的身体以及他人的身体本身也是不净物,是由各种不净物组成的躯壳。从这个身体里产生或排泄出来的东西也都是不净物。

你为什么不喜欢粪便等不净物?因为有臭味、腐烂。身体也是如此,也有臭味,也会腐烂。如果你将自己所喜欢的他人身上的某种东西拿出来、割下来,看看感觉如何?他的眼睛或鼻子放在那里,和粪便一样,没有什么差别。虽然眼睛长在身上,但不净物也是啊,粪便也是在身体内啊!眼珠是挖出来的,粪便也是排出来的,不是一样的吗?甚至粪便比这些东西还好一些,因为粪便只是脏,不会令人恐惧;但是,如果两个眼珠放在那儿,你会觉得又脏又可怕。

当你生起贪恋的时候,就要仔细地观察,才能知道这个对境值不值得贪恋,是不是真有那么好。你觉得粪便脏,那你为什么不觉得这个身体脏呢?一样啊!你紧紧抱着的这个身体,里面装的都是粪便,有什么好的?只是看不到而已。你在那儿抱个不净袋,还很得意、很欢喜似的,这就是把不清净视为清净,把痛苦视为快乐,这都是邪见!

我们这样仔细一观察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觉得很清净、很珍贵的身体,其实就是一个不净袋,就是一堆血肉。

若谓厌不净,垢种所孕育,

秽处所出生,何以搂入怀?

若是你对不净物没有贪执而且非常厌恶,那应该对他人的身体也深感厌恶才是。

他人的身体是从不净的母胎中出生的,由父母不净种子的精血孕育出来的,而后以母亲所吃食物等肮脏物养大成人。可见,这个身体最根本的因就是一种不净物,住胎处也是不净的,最后从不净的地方出生,出生后具以滋养的也是不净的。这个身体始终都是不净的,为什么还要把这样一个不净物搂在怀里?

大家观察一下,从头发到脚趾没有一处是清净的,没有一处是值得贪爱的,统统都是不净物。头发、皮肤、血肉、骨骼、内脏……要吗?没有一处清净的,没有一个是值得贪爱的,都是由各种不净物组成的。粪便是一种不净物,令人心里厌恶;这个身体也同样是不净物,你的内心也应该如此生厌。

真的,大家要仔细地、反复地深入观察,只是听一遍,心里想一下,看似明白,其实没有明白。这里讲的都是窍诀,都是智慧。很多人都忽略了,根本没有想到这是智慧,根本不知道这是窍诀。你必须要仔细观察,反复去分析,最后才会明白,这个时候才是智慧。这也是转识成智的过程。刚开始你明白的肯定是一种意识,最后通过反复观察而真正领会了、明白了,这时才是智慧。

粪便所生蛆,虽小尚不欲,

云何汝反欲,垢生不净躯?

肮脏的粪便中出生的不净蛆虫,虽然很小,但你却不希求、不喜欢,离得远远的,根本就不想接触,所以对它是不会贪恋的。其实,你现在正在希求和贪爱的身体也是一样啊,它虽然不是从粪便中产生的,但也和蛆虫一样是从不净物里产生的。蛆虫那么

小,你尚且要远离,为什么反倒想接触和拥抱那么大的身躯?

蛆虫和他人的身体二者没有差别,难道这不是事实真相吗?若是真正以智慧去分辨取舍,二者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认为,从粪便中出生的蛆虫和从母胎中出生的身躯有差别:那个不干净,这个干净;那个不值得贪爱,这个值得贪爱。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二者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没有以圆满的智慧去分辨和取舍,没有站在诸法的实相、真理的角度去观察,而是以自己的我见和愚痴的心去分辨、观察和取舍。

卯二、呵责贪彼:

汝自不净身,非仅不轻弃,

反因贪不净,图彼臭皮囊。

你原本应该轻视自己的不净身体。因为无论是它的来源,还是它的本身,都是由各种不净物组成的,这上面没有一样东西是值得贪爱的。你自己就是个臭皮囊,不净袋,你不仅贪恋自己的肮脏臭皮囊,还贪恋其他的臭皮囊,还要欲求其他的臭皮囊,还想拥抱其他的不净袋,这实在不应该。

“轻弃”是放下的意思。为什么放不下呢?若它真正如你想象得那么恒常不变、实有、清净、快乐,也可以。但是并非如此啊!实相中,偏偏都是相反的。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它是无常的,时时变化,时时在生灭,这叫看破,这样才能放下。

时时都在变化,就是时时都在生灭,哪有恒常不变的?我们现在把它视为恒常不变了,认为昨天的那个也是今天的这个,虽然没有特意想,但就是这样认为的,这是执着。不知道在刹那当中变化,在刹那当中生灭。

一切法在刹那当中生灭,在刹那当中变化,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有自性,即所谓的空性。刹那当中怎么能有变化呢?看似有,实际没有。犹如空中的云彩,看似有,实际没有。看似就在我们跟前、能抓到,其实你去找它,永远找不到;你去抓它,永远抓不到。虽说“刹那生灭”,其实在刹那当中没有实实在在的生灭。看似有生灭,其实没有生灭;看似有变化,实际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显现上有,本体上没有。“有”是显现,“本体”是空的,这二者是一体的,显而无自性。没有自性,但是可以显现;有显现,但是没有自性。在我们的见闻觉知前有,但是通过胜义谛的观察量去观察,通过佛的智慧去观察,找不到它的自性,找不到它的实体。

我们贪执这个臭皮囊,看似清净,实际是不清净的;看似快乐,其实是不快乐的,是一种痛苦。只有对它仔细观察,才会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觉得最值得贪爱的这个身体,实际上是由各种不净物组成的,和粪便没有一点差别。我们觉得快乐,其实不是真正的快乐,其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尤其是那种触感,就是一种刺激而已,根本就不是什么快乐。但人的内心是无明的、愚痴的,不知道这个真相,把苦当成乐。

对自己的这个臭皮囊应该放下,更不应该欲求和拥抱其他的臭皮囊、不净袋。如果自己实在不明白,真想拥抱,可以做个实验:买一个大一点的口袋,里面装满粪便,然后去抱一抱、搂一搂,有什么感觉?肯定很不好。同样,你去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也是这样的。

寅二、以作用决定不净:

宜人冰片等,米饭或蔬菜,

食已复排出,大地亦染污。

这里讲的是身体的作用。合意的冰片(一种药材)、可口的米饭、蔬菜等,原来都是清净的东西,被吃进口中后,再排泄出来,连大地也会被染污。这是由什么导致的?是由身体导致的。

这些东西若是经过其他的机器加工出来,可能还能用,可能会更好;但是经过我们身体的作用后,不但不能用,若是不妥善处理,还会染污整个环境。

这是从身体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观察。只有这样仔细观察,才能断除对身体的贪爱,否则真的很难。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就觉得它可爱,一看到它就觉得很有用,这都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

寅三、以比喻决定不净:

垢身浊如此,亲见若复疑,

应观寒尸林,腐身不净景。

自他的身体不干净,这不是什么奥秘,我们自己也能看出来,但如果你还怀疑、不深信,还觉得好而贪爱,这样你就应该去观看扔在尸陀林(天葬台)中不净尸体的场面。

若是实在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大家到火葬场看一下也行,把棺材打开,仔细看一下尸体。这具尸体是不能动的,那个身体是能动的,二者就这个差别。你不用害怕,不能活动的尸体也不能伤害你,而对那具能活动的“尸体”就要注意点,也许它会伤害你。

若是实在想拥抱,就去拥抱尸体吧!尸体也不能动,不是更方便吗?到天葬台、火葬场看看这些尸体,看看这些白骨,然后观察、观察自己的身体,观察、观察你心爱的人的身体,真的是一样的。

皮表迸裂尸,见者生大畏,

知已复何能,好色生欢喜?

你到天葬台,就能看到尸体表皮裂开的场面。看到这些,也会生起极大恐惧的人们,知道这一真相后,怎么还能对不净躯体生起欢喜心呢?

丑三(破彼清净相)分三:一、以他功德贪身不合理;二、身体本性不应贪执;三、喜彼不应理。

寅一、以他功德贪身不合理:

涂身微妙香,旃檀非她身,

何以因异香,贪著她身躯?

若说:由于女人具有旃檀等薰染的芳香,因而贪恋她的身体。这是不应理的。

这香味儿不是她本人身体的香味儿,而是涂抹在她身上的旃檀等香料的功德。她本人的身体只有臭味儿,身上的香气是旃檀等香料的味儿,为何要以其他物品的香味而贪恋女人的身体呢?

这是针对男子而讲的。对女人来说,就是为何要以其他物品的香味而贪恋男人的身体呢?

身味若本臭,不贪岂非善?

贪欲无聊辈,为何身涂香?

假设你贪执的是气味。这个身体的自性原本是臭恶的,它没有香气,只有臭味,所以贪执它不应理。

不贪恋他人的身体,难道不是更好吗?因为他人的身体由各种不净物组成,只有臭味,没有香气。你不是喜欢香味儿吗?你应该去多闻闻檀香木,不要贪爱他人的身体。

一位戒律清净的人身上会有香气,这是戒律清净的缘故,并非是因为肉体有香味儿。身体本身没有香味儿,撒香水也没有用。若是你喜欢芬芳的香气,那就好好守持清净的戒律,身上自然就能发出美妙的香气。

世间人往往贪爱无聊庸俗之事。为何偏偏要在身体上涂沫香水呢?直接闻这个香水就行了。经常说这个无聊,那个无聊,这才是真正的无聊。你向有臭味的身体上撒香水,就像把粪便装在口袋里或用布盖上一样,有什么好的?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里面装的东西,自己怎么不知道呢?原本身体臭秽,撒香水遮盖一下,这不是自欺欺人嘛?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然后对方也上当了。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没有欺骗我们,句句都是实话。这里讲的就是我们这些凡夫的面目,真是太对了。若你是个讲道理的人,只能对号入座了,无二话可说。

若香属旃檀,身出乃异味,

何以因异香,贪爱女身躯?

若这个香味是旃檀的,身体又怎么会散发出奇香呢?既然不会散发,你为什么以他物的气味而贪执对方的身体呢?

寅二、身体本性不应贪执:

长发污修爪,黄牙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躯体自本性,

如伤己利刃,何故勤擦拭?

若对身体的本来面目丝毫不做修改,让它自然变化,看看它是怎样的情景:长长的乱发,修长的指甲,具有污垢的黄牙齿,汗泥染污的赤裸的非常不净的身躯……它就会变成一种我们想象中的“魔鬼”形象。当然,真正的魔鬼不一定是这样子的,但是我们想象当中最恐怖、最可怕的形象就是这样的。

既然这个身体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你修改它有什么用?你修改它是迷惑自己,迷惑他人,这叫害已害他。当然,若是为了庄严坛城,为了表法可以,但这是两码事。你现在连出离心都没有生起来,为何要苦苦贪着它呢?这就像擦拭伤害自己的兵器一样。我们天天洗洗刷刷,天天弄这个,整那个的,其实这都是在擦拭伤害自己的兵器,第一迷惑自己,第二迷惑他人,后果非常严重。

无论是自己还是令他人产生一刹那的贪爱之心,都是轮回的根,都是下地狱的因,难道这个后果还不严重吗?有些人也许不明白:“有那么严重吗?”有!甚至比这还严重。为什么要苦苦地清洁、修饰自己的身体呢?若不是为了表法,而是为了迷惑他人,这是不应理的。

若是为了表法是可以的,因为你已经有利他心了。利他心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建立的,生起出离心之后,修利他心的时候要利益众生。这时是要表法的,让别人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是信心。让别人生起信心,不是让别人生起贪心。让别人生起贪心,是造业;让别人生起信心,才是功德。那时,自己的内心里没有那种贪着,完全是为了对方,为了众生,那就不一样了。

寅三、喜彼不应理:

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

寂天菩萨实在忍不住了,就叹气了。可悲啊!由于痴迷自己的不净身体而毫无意义地为了它的清洁付出辛苦,就是痴迷不悟啊!被烦恼迷醉的疯狂之辈遍满了整个大地。

寒林唯见骨,意若生厌离,

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这些人在尸林、天葬台中唯一见到的是白骨,而生起了厌离心。由这样的动机驱使,还会喜欢活动的骨锁遍布的尸林城吗?根本就不应当喜欢。

尸陀林中到处都是人的白骨,现在活着的人也是一堆白骨,这二者的差别是:一个是不能活动的,一个是能活动的;一个是没有灵魂的,一个是有灵魂的。后者有动机,喜欢活动,因此更危险,更可怕。但是,我们是颠倒的,该畏惧的不畏惧,该厌烦的不厌烦。我们内心对尸陀林里的尸骨很恐惧、厌恶,却不会恐惧和厌恶身边这些有动机、喜欢活动的白骨,甚至还心生喜爱,总想接触。我们的思想和诸法的实相都是相反的,这就是无明、愚痴,一切烦恼都是因此而产生,一切痛苦也都是因此而产生。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