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五重唯识”观辨析

  【摘要】“五重唯识”观以有为、无为一切法为所观境,以慧心所为能观体;以三自性理论为观法之总纲,以五法理论和心识结构理论(三分或四分说)为观法之具体展开,破遍计...
“五重唯识”观辨析

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

  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 究竟包含什么内容?“人格”一词按《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指“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但其中的“特质模式”要...
佛教教育中的独立人格

唯识学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

唯识学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林国良  本文讨论唯识学关于众生身心及世界(即精神与物质现象)的存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这里的众生是个包括六凡四圣等十界众生的广义概念[1]。  ...
唯识学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  ——《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比较  作者简介:林国良,1952年生,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唯识学...
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林国良研究员,国内知名的佛教学者,1952年生于上海,硕士,现任上海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佛学著作有《成唯识论直解》、《出入无碍——佛教自由观》、《佛...
唯识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唯识论的价值

  笔者以为,唯识论的最重要价值,表现为二个功能:解脱功能和解释功能。解脱功能是指唯识论能以出世间法指导众生修持,证得解脱。解释功能是指唯识论能对世间法作出原则性的说明...
唯识论的价值

忍辱行与社会责任

  大乘六般若波罗蜜多之一是“忍辱”,“忍辱”是大乘信众的基本行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分析,忍辱实际上主要着眼于个人,是为了转变个人的心行和业报,以获得解...
忍辱行与社会责任

略说众生变现器世间

  关于众生变现器世间,人们会有种种疑问,大体涉及到两方面:一是器世间由众生变现的疑问,二是众生各自变现各自的器世间的疑问。具体来说可以有许多问题,试举二例:一、众生能...
略说众生变现器世间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暨论实体自性与特性自性林国良  中观应成派将外道、小乘的有部和经部、大乘的唯识宗和中观自续派,都称为“实事师”,说他们遵循的是“假必依实”的原...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谈谈佛教的财富观

  对佛教而言,财富充足并非是件坏事。而佛教对现代社会的参与,其领域远比古代广阔。除慈善公益事业外,在文化、教育、环境保护,以至维护世界和平等领域,佛教都可以发挥作用,...
谈谈佛教的财富观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