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坐标——本无书斋
发布时间:2025-01-29 02:15:02作者:大悲咒全文网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老起来的,这过程比较缓慢,不像秋天叶绿叶黄,随风飘落。所以常常令人有蓦然回首的惆怅。可你别小看这个惆怅,它正预示着人在过了一个年龄段之后的心态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记得年青时活得无拘无束,那时对生活、工作中顺与逆,得与失,上司的批评与表扬,人们的说长道短以至身边的一切都不甚在意。虽然当时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很艰苦,日子却是踩着轻快的节拍走过来的,令你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尽管到后来明白了“希望”之歌所说,希望是娼妓,她对谁都盅惑,可以把一切都献给她,但等你牺牲了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了。不过,那时候是无悔无怨的,原因是年轻。到了中年时期,日子就大不一样了,就我个人的体验,步入中年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劳碌奔波,负荷一年比一年沉重,再无法像青年时那样不在乎身边的一切了。
这时期,除了要为“五斗米”拼命奋斗之外,更多是精神上的负担。由于出生在“史无前例”的年代,没有上大学深造的福气。到了社会转型期,才知道文凭的重要(知识重要暂不去说它),这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可以把自己的空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别人都是研究生、硕士或什么“家”的了,你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行吗?于是,悠悠万事,唯此唯大,第一件事就是干到老学到老,先去搞一张文凭再说,这对于中年人来说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接踵而来的、困扰你的事情还多得很,比如事业上的成与败。朝市中的荣与辱,人言中的褒与贬,五花八门,常常把我搅得心神不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让你感喟甚多。能否从容地接受现实给你安排的这一切,那就得靠自己修养了。
几年前,曾读明代学者洪应明的《菜根潭》,其中135条目为“万事随缘,随遇而安”。洪老先生说:“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其意是说,佛家讲求随着因缘顺应自然,儒家主张要谨守自己本分。这“随缘素位”四个字是渡越苦海的救生物。因为人生的道路缥纱茫远,如果有一个求全的念头兴起,就会引来其他无数的杂念。能够安然面对所遇到的事物,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怡然自得。我想:洪老先生说这番话的时候,或许是出于无奈,或许是终其一生的体会。据说他是一位早年热衷尘世,晚来皈依佛门,广事交游,出入佛道的儒生。但无论如何,洪老先生都是道出了“随缘素位”的机理。当然,这个机理自然是不适合那些胸怀大志,搏击人生干大事业者,更不适合那些贪得无厌,横领豪夺有欲无耻的人。那么,“随缘素位”大概唯有适合于像我这样的平庸之辈了。为把这个“随缘素位”落实到具体行为中,我认真地给自己订下几条守则: 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怕被人遗忘,不要怕受到冷落,不要不识时务抛头露面,不要怕失去讲话的机会,不要怕别人否定自己,不要当九斤老太。
守则订了,而且恪守。本以为可以洁身自好,风平浪花静了,不幸的是我估计错了,其实这仅仅是一厢情愿,你不热衷世事,世事偏要关心你。现代社会很宽容,人却苛刻,一个生活的弱者,还是逃不过那些鄙夷、嘲讽或尖端刻薄的语言的伤害,甚至暴跳如雷拍案而起的指责,还有那甜美笑容背后的卑劣暗算………看来“随缘素位”仅仅能解决主观世界中的一些浮躁狂想,而对于来自客观世界的红尘世事却难以抗拒。而要从容地接受这一切,还需要更高的修养境界。
为了这心仪的情结,我沿着释氏的因缘缘说,再深窥一下佛的秘密。尔后读了《起言论·修行信心分》中的“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这就是佛家教导的:必须“八风不动”。所谓“八风”,就是上面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衷,别人背后诽谤是毁,背后赞美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訾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乐是乐。佛家要求修养到遇八风中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
过了不惑之年,天命尚不可知,但对于那些廉价的吹捧,那种居高临下,不可一世咄咄逼人的脸孔,早已不再陌生。我隐隐看到了一种人生价值的昭示:摒弃浮躁轻狂浅薄空疏之后的充实,再不要去沽名钓誉。什么荣荣辱辱都无关要紧了,要紧的是调正自己的心态坐标,如陶翁所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文/本无书斋)
菩提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