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孟浩然禅诗登总持寺浮屠

发布时间:2024-10-28 02:14:00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孟浩然禅诗登总持寺浮屠

登总持寺浮屠(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郊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山水

作者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现在的湖北襄樊)人。年少之时隐居鹿门山。世人称为“孟襄阳”。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孟浩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信奉儒家思想,想从科举应试出身,但屡试不第。

山水

他又希望以隐逸的清高声望,得到引荐,也未达到目的。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之交。应进士不第,后张九龄镇荆州,孟浩然为署从事。曾经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山水

与王维交谊甚笃,诗与王维齐名,世人称“王孟”。他洁身自好,不乐逢迎。他那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孟浩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山水

孟浩然的诗,气象清远,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于他们之间能不愧音,是孟浩然。孟浩然善于发掘生活和自然之美,即景生情,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山水

作者的代表作《过故人庄》五言律诗。此诗是孟浩然作于隐居鹿门山时。诗曰:“敌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水

描绘了农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恬淡的良家生活。全村被绿树环绕,村外青山斜倚,朋友欢聚一起,开怀畅饮,闲话桑麻,悠然自得,相约重阳,再来会聚。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山水

全村被绿树环绕,村外青山斜倚,朋友欢聚一起,开怀畅饮,闲话桑麻,悠然自得,相约重阳,再来会聚。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全诗以时间顺序写出了从赴约、会聚时场景到告别再约的全过程。

山水

全诗结构完整,语言朴素、简练、形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其他代表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共计二百六十三首。他的田园山水诗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山水

赏读

本诗通过诗人前六句登塔所见,描绘出了长安的景色。长安的渭河两岸,绿色的翠竹依绕,明快的山水。上林苑蜿蜒前行,在远方与远山相接。长安的郊外到处都是帝王公侯的琼楼玉宇;田园阡陌纵横,农舍也绘画般自然的散落期间。

山水

诗人从高处俯瞰,这一切平等的点缀在大地上,如同盛开的杂色香花。这诗情画意的场景引发了作者的感悟。佛经中说:从初地欢喜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袛劫,后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袛劫。名谓:“累劫从初地。”

山水

从《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了“为童忆聚沙”这一句。此处为了说明童子聚沙亦是远种佛因,也进一步强调成佛须经无量的努力。此二句的巧妙之处是都与塔有关系;这句童子聚沙自不细说,其中“初地”这句是暗喻无论多高的塔也是从地上累土建成。

山水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这句是描述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之前的时候,修持进而更加精进,以期能圆成佛果。结尾部分再次扣题,“坐衹觉诸天近”是因身在高塔,也因为心系佛法,因此能感到诸天欢喜,自觉相近。借用散花的典故,进一步强调自己心合佛法,自然的结束全诗。

山水

挚友

张九龄是是唐玄宗初年的宰相,做宰相时间不长,从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到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总共三年。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现在的广东韶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世代为官,曾祖张君政,做过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曾作窦州的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索虑丞。

山水

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武则天神功初年中进士,授校书郎。景云元六年,李隆基为太子,举天下文士,亲加策问。张九龄对策优秀。升为左拾遗,不久,玄宗即位,调任左补阙。由于才学出众,办事公允,当时吏部考试选人,由张九龄和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四次都做得公允服人,为人称道。

山水

开元十年调任司勋员外郎。开元十八年,张说去世,玄宗想起他生前曾多次推荐张九龄为集贤院学士以备顾阿的话。于是,召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不久转工部侍郎。后转中书侍郎,后因母丧归乡里。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又恢复张九龄的中书郎职务。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宰相。

山水

开元二十八年,名相离开人间,年六十八岁。张九龄不但为官清廉,且风度潇洒,玄宗曾对左右说:“每见九龄,精神顿生。”以后每进用一个,先间“风度能若九龄乎洲安史之乱后,玄宗思其忠,派特使者前去曲江祭奠,并厚恤其家。这时才对张九龄有了正确的认识。张九龄有文才,是诗人,他的文集《曲江集》至今流传于世。

山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