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信愿法师:秽土修行成佛难,念佛往生净土易

发布时间:2024-03-23 02:11:33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信愿法师:秽土修行成佛难,念佛往生净土易

【念佛易生西】秽土修行成佛难,念佛往生净土易

【第五段文法然上人「往生净土易得」之文】

下面继续看第五段文法然上人的开示,法然上人是日本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八百多年前的一位高僧。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前后读了八遍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建立了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信心,一生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以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建立日本净土宗,日本净土宗的由来就是如此。请看第五段文:

法然上人《要义问答》云:

【又言于秽土中成就佛果,修行具足甚难功德之教,而回向易往之极乐者,则成佛虽难,往生净土易得。】

这段开示,法然上人是就圣道门与净土门的难易做一个分判:圣道门修学佛法要成佛是困难的,净土门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容易的,说这样的道理。

「言于秽土中成就佛果」,在秽土就是在我们这娑婆人间,经历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做成就佛果,必须要修行。修什么行?具足甚难功德之教,修圣道门的教法。为什么说甚难功德?因为功德要在法身之中显露。

《六祖坛经》,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告诉我们:「功德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我们凡夫所修的,无论身业、口业、意业的造作,很难说功德,为什么?用意识心修行,用生灭心修行,用分别心修行。意识心、生灭心、分别心,是烦恼心、是虚假心、是不实心。

所以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解释《观经》三心第一至心用两个名相来说明凡夫的修行:第一个名相叫做「杂毒之善」,第二个名相叫做「虚假之行」。

「杂毒之善」就是凡夫身、口、意三业的修行,纵然日夜二十四小时虔诚用功,所修的善都称为杂毒之善。杂毒就是参杂贪、瞋、痴三毒烦恼,修行是好,所以称为善。

因为意识心、生灭心、分别心的修行是虚假心,因为凡夫的真心还未显露,与真实心相对应的就是虚假心,所以所修的行叫做「虚假之行」,这就是第二个名相。

「杂毒之善」、「虚假之行」能称为功德吗?不能。标准的说法应该说是福德。如果布施没做到波罗蜜,有布施无波罗蜜,这样是得到福德不是得到功德。波罗蜜是梵语,翻做汉语的意思,就是究竟圆满,就是到彼岸。布施做到三轮体空,这样布施就究竟圆满,就布施到彼岸,也就是布施成就了

。问题凡夫财施、法施、无畏施,要做到三轮体空谈何容易?所以虽修布施,而不到波罗蜜的地步,也就是所修的只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所以得到福德不是得到功德。

与空性相应、与真如相应,与菩提相应、与无住相应,当然就是布施波罗蜜了,问题是道理要了解容易,但是要做到困难。

【不断烦恼得涅槃分】

每一个学佛的人,什么人不知道要将贪、瞋、痴三毒烦恼伏断?但是以我们凡夫而言,用这一句佛号要把贪、瞋、痴三毒烦恼伏住,都很难做到,不要说断除。可是念佛会打妄想,是凡夫无始劫来的习气,因此正要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绝对救度,使我们不断烦恼证菩提,净土法门容易、稳当、直接的道理就在这里。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所说的「不断烦恼得涅槃分」。除了阿弥陀佛的净土教法,其它八万四千法门,还有哪一个法门,这么样的殊胜?没有了。若有,出自任何经教你告诉我。所以确实在秽土,要修持圣道教法成就佛道,是困难的。所以法然上人才会说「于秽土中成就佛果修行具足甚难功德之教,而回向易往之极乐者,则成佛虽难,往生净土易得」。但是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净土是容易得到的。

法然上人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根据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开宗立派,到了五十余岁的时候,当时日本比叡山,以显真法师为首南都北岭各宗各派高僧大德三百多人,邀请法然上人在京都西北太原这个地方,有一间寺叫做龙禅寺,在龙禅寺的胜林院里,与法然上人经过一日一夜,佛法净土教理的辩论。因为当时南都北岭,各宗各派的行者,受到法然上人主张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影响,不少人归投在法然上人的座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所以各宗各派的高僧大德,大家聚集在太原龙禅寺胜林院,与法然上人经过一日一夜净土教法的辩论,大家无不信服法然上人所说的善导大师的他力念佛思想。尤其是显真法师,感动到亲自手执香炉领导与会三百多人,各宗各派的行者念佛三天三夜,声震山林。因为京都西北太原这个地方,龙禅寺地处偏僻,胜林院四周都是野草。我专程找日本的资料才看见胜林院,是非常简陋的一个道场,四周都是杂草。当时各宗各派都是通宗通教,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个个拜服在法然上人的座下,领受法然上人所开示的善导大师他力的教法。所以日本净土宗,经过八、九百年来到现在,一天四海,几乎都是以善导大师的教法修学念佛法门。

在中国因为经过三武一宗的法难,一直到了民初,经由杨仁山的友人在日本图书馆,将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这些他力祖师的学说回传中国。印光大师才请杨仁山居士,在金陵刻经会刻印流通,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他力的净土祖论《往生论注》、《观经四帖疏》,民初到现在,我们才能够接触到,专门在说佛愿、说本愿的他力念佛思想。自力与他力,只不过是一个观念差别而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