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般若的智慧启发你
发布时间:2024-10-19 02:15:02作者:大悲咒全文网《大智度论》有言:“般若是一法,随机而异称。”又比喻说:“般若如金,方便如万金。”
这是印度古德龙树菩萨在论述佛法时提出的重要观点,后人称之为中观。佛法有经、律、论三藏。经是佛经,佛陀为开悟众生而说经;律是戒律,是传承佛陀言行举止,引导终生向道的准则;论是经论,是大贤大德解释论述佛经的言论,以便让众生不沉迷佛经,早日找到契合的法门,成就无上菩提
。具备经、律、论三种涵养的人才叫法师,或者叫三藏法师,弘扬佛法的大师。像著名的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大唐玄奘三藏法师等等。
《大智度论》,就是龙树阐扬《般若经》的重要论述,它既深入地彻悟“般若”的性空,又无碍地分别了万千“方便”大行,将“般若”与“方便”融贯汇通,从而空有无碍,能入能出,出入无碍,这是无上的智慧。
为了方便细说,龙树菩萨举了一个比喻:般若如金,方便如炼造后的诸多纯金。
金,是一种金属元素,它存在于某些特殊的岩层泥沙之中。没有锻炼之前,它就像岩石泥土一样,毫无光彩可言;一旦经过锻炼,就可以提取出纯粹的金,然后锻造出诸多精美的饰品。
般若是智慧,方便也是一种智慧,关键在怎样让智慧得到作用。般若像金元素,原本已经存在,并且也具有金闪光亮丽的特质,只不过没有显现;方便就不一样,它虽然从金元素汇聚而来,但经过特殊锻造,打造成不同的精美饰品,闪光性得到大大加强。这是一方面。就像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科学知识,它们本身存在,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匠人发现和提炼,它们就不能有力地造福人类社会,虽百姓日用而不知。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金元素,肯定也有没有金饰品,因此,“般若”是“方便”的前提。如果没有彻悟诸法无有自性,没有领会万物缘起,这时候如果执著于一种方便,那就是偏执的,凝滞的,没有任何善巧可言。这就像你如果不知道教育的本质,不了解教育的规律,就会很容易陷入一种教育方法中不能自拔,甚至朝三暮四,可能今天用这种方法,明天又用那种听说很好的方法,随波逐流,处处错乱,哪有效果可言?
因此,龙树菩萨说:般若如金,方便如万金。就是要彻底扫除那种没有彻悟的不彻底的见解,从而深入到法行空、得方便这种境地。同样是修行,你了悟了诸法空相的本质,那么无论你是教书育人的,还是你是认真行医的,抑或你只是种地的,你都能契理契机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达到合理的效果。不一定要你遁入空门,成天专心拜佛念经,才叫做修行。
反过来,你的种种修行,种种方便,因为契理契机的作用,都能达到无所得的境界。这就像做慈善,真正透彻了解慈善的含义,无论他是捐了多少钱,都不会在意,他只是因地、因时制宜地做了他该做的事情,不念念不忘,无罣碍,至于荣誉、诽谤,那都是妄念。
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金,只不过刚出生都没有得到锻炼,不纯粹。你若有机会启蒙了,或者说遇到机缘了,你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人生的含义,那么无论你是普通工人、白领、企业家或者农民,你都能彻悟金在我身的本质,并且了悟金的实相,从而演绎出多样化的人生路途,实现人生价值。
至于你是用了哪种方便,才打造出属于你的真金,那只是善巧罢了,不执著。
其实,“般若”和“方便”,本身也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只是二者侧重点有些不一样。般若侧重源头的智慧体证,方便侧重行走世间的行为方式,两者又是一体不二的关系。就像看待一个人,评价一个人,是整体的。
我们今天去寺庙,看到有好多的佛,好多的菩萨,这么多的佛菩萨,因为什么而显现呢?那肯定是因为不同的机缘巧合,才让诸多佛菩萨现身说法,说种种不同名头的法,但都是建立在机缘巧合之上,没有实体性,没有固执性,才有法可言,这叫般若的智慧。至于你用拜佛的方式,还是念经的方式,还是布施救生,抑或苦行的方式,都是随着机缘契合而行,一种契理契机的善巧罢了,这叫方便的大行。
更多感兴趣的请关注本号,喜欢的请点赞、分享、收藏,感谢您的阅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