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136」阿难尊者心中秘密请法!

发布时间:2023-09-17 02:13:30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136」阿难尊者心中秘密请法!

楞 严 经 讲 记

净界法师

这一科是十番显见的第三科。

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

重点在观河,观察恒河的水。这当中有二个内涵:一、能观的见性;二、所观的恒河,所观之境。佛陀透过我们在观察恒河这样的因缘当中借事显理,从观察恒河的事相去开显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约着观河来显现见性是没有迁变的。

(分三:子一、请问。子二、说示。子三、领悟。)

子一、请问。(分二:丑一、阿难密请。丑二、匿王显问。)

丑一、阿难密请。

阿难尊者在这段并没有正式的开口来请法,他是用一种合掌礼佛的方式,秘密的间接来祈请。

得悟安乐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

阿难尊者跟与会的大众听到佛陀开示,所谓客尘主空的道理,我们内心当中有所谓的主人,就是我们无量劫来,我们对无上菩提上求下化的愿望,这是我们不变的。客人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时的感觉,一时的想法,把主客的内涵区分出来。

阿难尊者听到佛陀有关主客、生灭不生灭的教诲,他产生一种身心泰然。泰然是舒适安乐的意思。

蕅益大师说:为什么阿难尊者听到这道理会舒适安乐呢?

阿难尊者在前面七处破妄的时候,把我们这一念心可以说破到觅心了不可得。阿难尊者当时的心情非常的惊怖,因为他产生一种断灭的思想。经过十番显见的前面二科发明见性是不生不灭的,这时他找到永恒生命的一个依止处。

禅师他在开悟以后他说:我终于找到生命的落脚处了。在生命的变化当中它有一个依止处。阿难尊者的心情也是这样,他找到一个心中的落脚处,所以他感到舒适安乐。

悔前迷执

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

身心泰然是讲到他现在的状态,现在是他对过去的回忆

。忆念过去无始劫来,忘失自己的真如本性,一直跟着自己心中的缘尘分别影事,其实这就是一种妄想,而妄想为什么分成这三段呢?

首先我们看缘尘,妄想的生起是由六尘引生的,你去攀缘六尘,一定要有一个所观境。

第二有一个能分别的心,我们对六尘产生一个分别的功能,分别的心跟所缘的境,心境和合的时候产生一个影像。

譬如我的心去接触花的时候,我产生一种分别:这个花很漂亮。这花很漂亮就是影像,这是一个印象,这就是我一个想法,我每一次都起这个想法的时候,这个想法就会产生一个引导的作用,这朵花很漂亮。其实我们就活在心境和合产生的一种影像当中,而这影像假设我们不加以破斥,时间久了,就一定会对我们产生一种牵动的作用。所以你看我们生命累积很多很多,有正面的影像、有负面的影像,这个都是所谓的妄想。我们从过去的经验、过去的影像当中来产生行动,这就是由缘尘产生分别,由分别产生影像。

以喻发明

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现在终于能够开悟了。开悟从本经来说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妄想是生灭的、是空寂的、是没有真实体性的,而我们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是本来具足,是经常存在的。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孩,遇到了慈悲的母亲,找到生命的依止的信心。

会众请问

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这时他一方面合掌,一方面礼佛,表示对佛陀的感恩,一方面他心中希望如来能够进一步的开显,真心当中真实跟虚妄,所谓生灭跟不生灭这二种差别的体性。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从前面二番的开示,已经领悟到了我们真如本性的存在,但是并没有很深刻,所以他这时希望能够进一步的祈请。而这一段的祈请,基本上阿难尊者并没有开口,他只是心中一种愿望,这叫作密请。

这样的祈请,其实是阿难尊者最后的祈请,他这样的祈请等于贯通《楞严经》后半段整个到第三卷的经文,都是因为这样的密请而佛陀的开示。

这是阿难尊者他听完前面二科的十番显见,显出见性的一个情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