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五

发布时间:2024-12-22 02:13:34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二十五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五)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天的雨下得非常的大,昨天还是晴空无云,阳光普照;依佛法来说呀,这一切都是无常法,就是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所生,当然也是因缘所灭;所以说,宇宙万物之中无有一法不是依因待缘而生的,所以法性本来都是平等的、都是寂静的。但是,由于我们凡夫心的妄计区别,所以变现成种种的差异。

我们今天继续讲到《华严经》的〈十定品〉第二十七,其中说到菩萨以清净心行三昧:

「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清净深心行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诸佛身,数等众生,见无量佛,过阿僧祇世界微尘数,于彼一一诸如来所,以一切种种妙香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妙华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盖,大如阿僧祇佛剎而作供养;以超过一切世界一切上妙庄严具而作供养,散一切种种宝而作供养;以一切种种庄严具庄严经行处而作供养;以一切无数上妙摩尼宝藏而作供养;以佛神力所流出过诸天上味饮食而作供养,一切佛剎种种上妙诸供养具;能以神力普皆摄取而作供养。于彼一一诸如来所,恭敬尊重头顶礼敬,举身布地请问佛法;赞佛平等,称扬诸佛广大功德,入于诸佛所入大悲,得佛平等无碍之力,于一念顷,一切佛所勤求妙法。」

菩萨以清净心虔求佛法,是故于无量佛所,以一切种种妙香、妙华、宝盖、上妙庄严具、种种宝、无数上妙摩尼宝藏,还有种种上味饮食、上妙诸供养具等供养诸佛如来,而且恭敬、尊重顶礼,赞佛平等、赞佛广大功德,如是即得「入于诸佛所入大悲,得佛平等无碍之力」,而能于一念之间,于「一切佛所勤求佛法」。

以上经文所说的是,菩萨求法的虔敬、诚恳、清净与种种的「外事供养行」,乃至「三业供养行」。可见恭敬、赞叹如来,是菩萨必学、必修之行。然如来为何出现于世,说法化度一切众生,而后又入于涅槃?其目的与意义何在呢?

其实,如来之所以兴出世,无非是欲令一切众破除无明,永断生死,证得与佛一样的大悲、大智与大能。所以经文继续说下去:

「然于诸佛出兴于世入般涅槃,如是之相,皆无所得,如散动心了别所缘,心起不知何所缘起,心灭不知何所缘灭。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终不分别如来出世及涅槃相。佛子!如日中阳焰,不从云生,不从池生,不处于陆,不住于水,非有非无,非善非恶,非清非浊,不堪饮漱,不可秽污,非有体非无体,非有味非无味,以因缘故而现水相,为识所了;远望似水而兴水想,近之则无,水想自灭。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得如来出兴于世及涅槃相;诸佛有相及以无相,皆是想心之所分别。」

诸佛入般涅槃之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其实终「皆无所得」,原因就是行者「散动心了别所缘,心起不知何所缘起,心灭不知何所缘灭」,所以终不分别如来出世及涅槃相;其实如来涅槃相是不难理解的,就好像我们说佛有三种身: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个「应化身」一样是如来的相,他是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而应化在这个娑婆世界之中,在这个应化的时候,如来是显现有相的;在法身的时候,則是湛然不动;而报身的呈现,就是他所成就的功德。所以这点大家要懂得。经文中再说到,如来涅槃之相又好像什么呢?「如日中阳焰,不从云生,不从池生,不处于陆,不住于水,非有非无,非善非恶,非清非浊,不堪饮漱,不可秽污,非有体非无体,非有味非无味,以因缘故而现水相,为识所了;远望似水而兴水想,近之则无,水想自灭。」其实这就佛境界的描述。不过从本质上说,终究是「无相」亦「无得」的。但何以行者会以为有所得呢?

我们都知道菩萨修行是从初地、二地、三地……一路一路的上来,所以菩萨常在定中,而在十地以上还有等觉、妙觉;到了等觉、妙觉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入大定、真正出离于生死。然何谓「生死」?以佛法来说有「二种生死」,即「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分段生死」是凡夫们于三界内肉体上的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就是说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变易生死」是菩萨们于三界外精神上心念生灭的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是指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方便土者,修戒定慧方便之道,得生其中,在方便土。)当然到了等觉、妙觉之后,就能永断二种生死,到那时候就无所谓涅槃与不涅槃,也无所谓十地、九地、八地,因为那是一种完全没有分别的、平等、圆满、清净的境界。(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