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大乘佛法:法界在三界中,烦恼即菩提

发布时间:2024-09-28 02:14:01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大乘佛法:法界在三界中,烦恼即菩提

问:请教老师,法界渗透在三界中,对法界的描述有些迷惑,一个说法是破除了存在感,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如镜面反转,如梦境苏醒,刹时进入到法界,证无生法忍,学生对此说法的理解是进入法界须破除识阴; 另一个说法是离妄想的当下,一切妄想升起、熄灭,却带不动的清醒,觉性复苏,这个理解为破除想阴后即入法界。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还是法界贯穿于行阴、识阴,直到出三界六道轮回的十法界?

答:法界在三界中,烦恼即菩提。三界唯心,是觉性困顿,被疲倦困顿的觉性,随妄想而分别存在,展现出色、受、想、行、识,三界众生生命体系的循环,幻牵心识,分别心扰乱觉性,呈现出生灭、明暗、动静、时空以及无量世界,这就是万法唯识

三界是法界的倒影,法界是三界的本质。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幻灭则心无生,法我本来虚幻,三界原本性空,犹如虚空原本不是湖水中的倒影,无生无灭是法界庄严。

十法界一心而已,心迷则有三界,分别心折射觉性所现三界宇宙苍穹,觉性于分别心所现灵觉。灵觉无有形象,是光明波动所现光芒范围,光芒范围脱离了光明整体,光芒对存在的认识觉受,就是众生轮回生死的主体,个体灵魂。个体灵魂被认知觉受的牵引,体现出三界中,上层时空生命、天人、阿修罗,灵觉被所觉世界的名色吸引,吸引灵觉的名色即是习气业力。业力蒙蔽灵觉,灵觉沉沦觉受而有想,想凝固灵觉智慧成为体验,体验与想结合,形成有形身体众生。

众生被身体,体验所制约,身体被体验的需求牵引,令灵觉心昏沉。昏沉就是感受,感受带动身体,牵引昏沉心,心与感受结合肉体的觉知,形成欲望,欲望带动感受,感受牵引心灵,心灵被欲望带动,取舍肉体六根对业境进行分别,形成了意识,以及色、香、声、味、触、法,呈现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功用,六根与六尘,构成了人类世界,以及地狱、畜生、饿鬼下三道时空。

也就是说,天堂地狱,皆由心生,生死轮回皆因心造,那么,众生以及世界,皆源于心,心却是觉性的疲惫困顿。自我是觉性在梦境中的迷失,那么迷失在梦境中的寻找妄念,觉醒了妄念的本来,就是觉性的圆满,那么,苏醒了心灵的疲惫,困顿消融,就是还原了觉性,故而,修行者心灵离妄想的当下,妄念、情绪、觉受、分别,带不动的心灵清醒,就是觉性的纯明,故而,我们的身心烦恼中,不挂烦恼取舍,不染情欲体验的明晰纯澈,就是觉性成就的法界光明身,觉性不离妄,妄灭觉亦空,自性如来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觉性与妄想,皆由自性中升起、聚合、散灭。自性随顺觉性而无挂,随顺妄念而无生,故而说,如来周遍十方,无来无去,如如不动,无生无灭,清净圆满。

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表达着自性,是自性随顺妄想因缘,所现自性妙用。用即是觉,觉性性空,就是佛性,这两者是身与影的关系。觉性倒影自性而成世界,而倒影自性的觉性,已经是迷失妄念。故而,佛性不可说,无所得。众生烦恼身心,所现世界因缘,而烦恼必定生起于觉性。觉性疲惫,沉沦困顿,觉性错觉而成识阴存在,存在感折射觉性纯明而有光,折射觉而成认知,折射空性而成存在,觉性随认知存在的波动,所现时空众生,众生就是觉性梦境中,寻找觉性的妄念,妄念携载习气成为业身,业身凝固妄念而成妄心,心随业境流转而有轮回,轮回塑造因果而成天堂地狱。

镜子上有灰尘,灰尘折射镜子里的光,光与灰尘结合就是三界,当灰尘清净了,不被灰尘扰乱的光明,就是行阴流,镜面就是识阴存在感。当灰尘彻底熄灭了,光明失去了折射它的条件,光明就没有表现,那么,依据光明而展现镜子的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依据。镜面粉碎,由镜面投射出的世界,就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了,这是指的分解过程中,具体情境、境界的描述。

你举的这两个例子并不冲突,犹如我们描述一个人,有此人的音容笑貌、行住坐卧等,生命形态表现,也有对此人的意识精神,心灵觉受的阐述,来描绘内在的生命力。说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是从形态上,描述觉悟的次第过程;说妄想中无挂,体验中无染,烦恼即菩提,是阐述觉性的生命。这两者所描述的是同一种东西,只是阐述的角度不同而已,一种是体验,一种是直观。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