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唐僧玄奘取经印度,背后是一场国际地缘政治棋局

发布时间:2024-08-10 02:14:45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唐僧玄奘取经印度,背后是一场国际地缘政治棋局

唐僧玄奘到印度的时候,佛教其实已经开始衰败。他离开印度不到80年,婆罗门教就兴起了,佛教再也没能重塑辉煌。唐僧玄奘成了印度佛教最后一个辉煌象征。

唐僧

能破一字、自杀相谢

公元641年,印度戒日王朝都城曲女城迎来了史上最盛大的佛教辩论大会

。当时的辩论主题不限于佛教,还包括婆罗门教、外道等各种宗教。按照唐僧自己的记录,当时的宗教力量对比大约是:伽蓝(佛寺)100余所、僧众10000余人,天祠(婆罗门教)200余所、徒众五六千人。这个力量对比可以看出,婆罗门人数少,但寺院庙产多,换句话说就是中上层阶级更信仰婆罗门教。

唐僧取经

玄奘参加这次大会是因为南印度的婆罗门般若毱多写了一本《破大乘论》,公然叫板佛教。”能破一字、自杀相谢“即为此人大言。他当然有此自信,因为一般来讲,外道是长于逻辑的,相当于哲学家,而佛教历来就是”不可言说“的心理体验。

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共有的一个传统是:辩论即战争。论辩失败者往往被迫离开寺院,辩论胜利者即刻拥有寺院财产和名位。所以印度的论辩学极其发达,因明学即为此种辩论术,讲究立论严密、如布战阵,破论者则捣罅抵隙,攻守之间犹如将军破阵。这是印度特有的一个文化。

婆罗门教

王室阴谋、制衡贵族

但这场宗教大会的背景远没有这么简单,背后折射了印度历史和政治的深刻缘由。印度佛教始兴于阿育王时期,这是雅利安人征服之后的第一次本土复兴。可以简单的说,信仰佛教的群众主要是原来的十六个古代邦国,他们属于雅利安人统治下的土著。此后佛教第二轮兴盛则是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时期。因此,可以说佛教是外来民族和土著喜欢的,而婆罗门教是本土统治阶级喜欢的。

戒日王

”戒日王“本人原是笈多王朝的诸侯之一,在笈多王朝崩溃后,他首倡义兵、恢复王室,而后行篡逆之事,类似中国的曹操。戒日王虽然出身于婆罗门,但他的王朝却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诸侯联盟,他依靠各种灵活手段巩固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刻意扶植佛教。戒日王非常依赖佛教及其群众,来对抗对自己有重大威胁的多个婆罗门诸侯。这就是玄奘在印度获得空前声望的历史背景。

公元640年,时年玄奘41岁。戒日王忽然举行盛大仪式召见玄奘,将一切付诸行动。而后迅速于次年(641年)举办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宗教辩论大会,戒日王需要一个超级巨星来压制国内宗教领域的明争暗斗,而玄奘是最佳人选。

大乘天

大乘天的背后

当时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四年(640年),这一年李世民刚刚在交河城(今吐鲁番附近)设立威震中亚的安西都护府,迅速改变了欧亚局势。更加鲜为人知的是,戒日王在公元640年会晤唐僧之后不久,即迅速派出使节从尼泊尔出发间道长安觐见李世民皇帝。从各种迹象看,戒日王秘使显然取得了积极的外交成果。可以猜测,戒日王与李世民达成了某种战略共识,可能涉及中亚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问题。

641年,戒日王延请十八国王、一千余人高僧、一千余婆罗门、五百余外道及诸国大臣等二百余人于曲女城王宫附近召开史上最大的无遮大会。戒日王赐金盘一只、金碗七只、金澡罐一只、金锡杖一枚、金钱三千、上氎衣三千供养佛,并依次供养玄奘及其论敌。大会毫无悬念地由玄奘获得冠军,当场被尊为”大乘天“(相当于大乘佛教的教皇),以后享受盛名而不堕。

李世民

玄奘去后的印度和佛教

玄奘于643年载誉归国,戒日王给予外交使节待遇,使团共带回657部佛经,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纪录。非常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仅仅在四年以后,即647年。戒日王朝即发生政变,宰相阿罗那顺篡位、戒日王身死,婆罗门诸王公贵族再次各自为政,陷入四十余年的分裂。

佛教在玄奘去后再也没有振兴。外道和婆罗门随着阿罗那顺政变而崛起,在北印度地区广泛驱逐佛教徒、占据佛寺。而佛教由于陷入严重危机,开始了自身的转向——密宗时代。这种密宗结合了婆罗门、原始宗教、巫术等等,最终导致佛教彻底在印度灭亡。四十余年后,陷入分裂的戒日王朝诸侯无力对抗拉其普特人的崛起。拉其普特人是虔信的印度教徒,佛教自此再无生存空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