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四十愿见诸佛土愿
发布时间:2024-03-19 02:12:02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四十愿 见诸佛土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颂曰
肉眼不见昼夜色 虽昼不见一纸外
彼国人天得天眼 大小巨细皆得见
一、列诸愿名
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七:随意得见十方国土愿(义寂);照见十方愿(法位);随意照见十方佛国愿(智光、良源);见诸佛土愿(真源、礼阿、慧云、月珠、深厉、观彻、道隐);普见佛土愿(璟兴);随意照见愿(静照、性海);普见十方愿(法然)。今从礼阿法师,采用“见诸佛土愿”之名。
二、愿成就文
阙成就文
三、同部异译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译):
若我成佛,国中群生,随心欲见,诸佛净国殊胜庄严,于宝树间,悉皆出现,犹如明镜见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菩提。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阙此愿文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阙此愿文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阙此愿文
四、同类异经
《悲华经》第三十二愿:
所有菩萨,如其所愿,各自庄严,修净妙土,于七宝树中,悉皆遥见,诸佛世界。
《大悲分陀利经》第三十二愿:
令其菩萨,来生其中,随其所欲,佛土庄严,辄如所念,佛土庄严,宝树中现。
五、显明愿意
法藏菩萨何故立发此愿?盖法藏菩萨睹见诸佛剎中,或有佛土,清净光明,照见十方,无壅无碍,然其土大众,功少德微,智眼未开,知见未普,犹封疆域,心外求土,不能知见,包万化于一性,融十方于一土,而不坏彼此净秽二相。
是故法藏菩萨,愍诸众生,不见十方胜妙净土,乃自修清净本性,心净即佛土净,回与众生,而发此愿言:“我国中菩萨,欲见十方佛土,随意应念,悉现宝树,照见了了,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彼土菩萨,心镜圆明,镕摄十方,一心无外,如镜入万像,包含无余,而不坏彼此净秽差相,如镜中像,实无所入,广狭自在,一多无碍,此是弥陀神力,加被菩萨故,达幻境自性不可思议,而彰如是难思妙用。博地凡夫,乘佛愿力,往生彼土,显如是德者,乃此愿之益。
六、释疑通妨
问:《观经》宝树观文,通现净秽,今但云净,相违如何?
答:若论树德,遍现净秽,《观经》约之;若论机欲,只愿见净,不愿见秽,此愿约之,故不相违。树德随菩萨意乐,若净若秽,遍现无方,今且应菩萨欲见净土心愿,故现严净,若欲见净秽者,即净秽并现
。盖净土大士,于法不生二解,目不见净秽,故《华严经》曰:“菩萨眼终不见不净佛剎。”古德立三义:了秽即空故;如缧髻等,秽处见净故;虽睹净秽,无见相故,理实广通净秽。照见之意,为生悲仰,故下文曰:“佛神力故,欲见则现。”亦即《观经》宝树观云:“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故二经不相违背。问:上第三十一国土清净愿与此愿,同异如何?
答:上摄国土愿,故现十方净土,包容无余,是报土德;此摄众生愿,菩萨心融,随意照见净秽,有此依正之异。国土是佛心所现,宜统摄十方,若往生人,差别情未亡,向镜闭目,则无所见,故重立斯愿,应菩萨欲见之念,如愿照见于宝树中。
七、愿文略解
“随意欲见”者,此明菩萨意乐。谓虽国土清净,映现十方,圣众德微,不能照见,所以愿言随意欲见。
“十方无量严净佛土”者,即所欲所见之土,庄严清净。今文虽举严净,意含秽土,此从胜言,例如世饶王所现之土云诸佛妙土,实通秽土。
“应时如愿”者,不隔时节速现,故云应时;若净若秽、若一若多、若东西若南北,不违志愿,故云如愿。
“于宝树中”者,彰能见之处,《悲华经》曰:“于七宝树下,悉皆遥见诸佛世界。”且明菩萨所游之处,理实于十方净土一切处,照见如愿。《往生论》曰:“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是其证也,菩萨心目,除差别情故,能于尘尘法法中,照见十方净土。
“皆悉照见”者,此有二义:极乐宝树,花果具足,因果同时,今诸菩萨,随其意乐,见诸佛土,非是修习见诸土因得如是果,但依弥陀本愿力,故能致此,为表此义,于宝树中,见诸佛土。诸菩萨等,见诸佛土,意乐不同,树下池畔,殿内楼上,宝幢幡盖,珠帘玉栏,宝渠宝莲,宝网宝珞,种种庄严,于中而现,今于宝树现,是其随一。
八、白话浅释
如果我法藏成佛时,我国中的菩萨,随心欲见诸佛净土,应其所愿,十方诸佛土即映现于宝树之中,犹如明净的镜子,可清楚看见自己面貌,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