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认识到信仰
发布时间:2022-11-07 11:43:14作者:大悲咒全文网由认识到信仰
竺摩法师
世界上任何宗教,都可做我们信仰的对象,但必先认清对象,然后信仰,方不迷信而有价值;我们信佛亦然,先信仰而后慢慢认识,固无不可,若先认识而后信仰,必更有意义。今先言认识佛陀:
一、 佛陀有大智解 : 佛义大觉,其体为智。在透视事物的时间上说,佛有三达智,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人事。在修养觉悟的过程上说,佛有三类智慧:即A、一切智,小乘罗汉,由断见思烦恼证真空理而得,亦名真谛智,近似哲学者所追求的智慧;B、道种智,大乘菩萨由断尘沙烦恼,获得了彻道俗世间一切事物差别的智慧,亦名俗谛智,近似科学家所追求的种种科学技艺的智慧;C、一切种智,是佛陀透视真俗事理,圆明无碍的智慧,亦名中谛智,近似宗教行者所追求的智慧。这三种智慧,虽与世俗的哲学、科学、宗教所追求的目标近似,可是他们皆未追求得到,原因是他们只有普通学问闻思的智慧,并无佛法上修证的智慧。
在智体的性质上说,佛陀还有两种智慧,一是从知事物纵的方面,深入法性,穷其底蕴的智,叫做“如所有智”,二是从知事物横的方面,普遍了知一切法相的智慧,叫做“尽所有智”,从这两种智慧上说,认为佛陀是一位无物不知,无事不晓的大觉智者,未尝不可。
二、 佛陀有大悲愿 :悲是悲心,愿是愿力。同情他人的苦难而出之以救援,叫做悲心;必须以热力坚持,达到救济的目标,叫做愿力。这悲心愿力在使用的程度上,可有三种不同:一是偏狭的悲心,如普通人只同情救济自己的亲人,与己无关则漠不关心;二是有限的悲心,把普通偏狭的悲心,扩展到救助同一信仰者的苦难,或救助同住的国家,这是通俗一般宗教的悲心;三是同体悲,佛陀悟证佛性,了知自他同体,遇到众生苦难,等同自己苦难,故能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加以救援。这因为普通众生,能所未亡,境智有碍,未能到达理智与感情打成一片,所以虽有悲心,人我不忘,感情用事,亲疏自分,而佛陀深得般若,我法两空,能所双亡,故能智境相融,不分彼此,任运济度,达成平等悲愿。
三、 佛陀有大能力 :佛陀具有很大的德能,这种德能是由修养而成功的,在佛自己由於这德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在众生利益方面,这种德能便是神通,或威神之力,能化长河为酥酪,变大地成黄金。但这种能力是大能,不是万能,万能是迷信神权最高的人,谓有唯一主宰,操有特权,可以生杀万物。神高兴可以带你上天堂,神不钟意可以把你打下地狱。佛陀的大能,虽然无限量,但不似神可以随意任其生杀的,而是慈悲助人,不违缘起业力的原则,仍由各人自己的业力支配自己,不是佛的能力代你支配一切,包办一切。因此知道佛教是重理智的宗教,不同普通感情用事的宗教。
佛的大能,比喻太阳的热能,广大无限,但每个人能利用多少的热能,则要看每个人自己努力的条件而决定。如用一个普通放大镜吸收太阳热能,可燃一根火柴,用一架强力较大的放大镜,可以吸收太阳能,燃一根木头;若以现代科学工程的技能,可用吸收镜吸得的太阳热能,来充一间大工厂工作的能量,推动机器。佛的能力无限,而在众生方面受用的大小,全靠自己感应的能力而异,其道理亦是如此,所以佛的大能与神的万能,意趣不同。
四、 佛陀有大慈爱 :大慈大悲,即是大慈爱的内容。这种慈爱,普遍广大,是无限量、无条件、绝对平等的。因佛陀要普爱众生,冤亲平等,要度尽一切众生,有一众生未成佛,我不成佛,要度尽了一切众生,而不觉到有一众生为我所度,我为能度者,能施者,他为所度者,所施者;如有这种存心,即落有相,不能忘我,如何能成他普爱众生的大机大用。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完全是空诸所有,不落执障。华严经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若落执障,即成普通凡夫的染爱,而非净爱,如普通人只爱自己的亲族,非亲不爱,那是一种偏私的爱,不是兼利的爱。再扩大一点,就算是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宗教的爱吧,仍是爱而未博,一定要像佛陀一样,普爱众生,冤亲平等,同时又是爱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个众生为自己所爱,度一切众生而不见有一个众生为自己所度,心如太空,了无执碍,才是人类真正无可匹敌的大爱。
信佛学佛的人,能先认识佛有大智、大悲、大能、大爱,则其信仰必为智信,而非迷信,且此信仰必生强大的力量,绝不是泛泛的宗教信仰所能企及的,故此由认识佛陀而信仰佛法,是更有意义,更可发生广大的意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