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新白话版65
发布时间:2024-10-25 02:11:49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因缘观(此观成时,洞彻三世烦恼根本,是为爱水穷源方便门)
[说明]众生畏苦果,菩萨断恶因。恶因既已断,苦果自难侵。譬如猛师子,利镞中其缨,急向发的处,四顾遍追寻。追寻啖之后,猎户尽潜形。犬若遭人击,但向棒头鸣。一智一愚蠢,不啻径与庭。又如止汤沸,爨者去其薪。十二因缘内,首恶在无明。各各加趺坐(跏趺坐),听讲《法华经》。
《法华经》说:“无明是行的缘(无明的意思,就是过去世的烦恼痴暗,没有明了啊。缘的意思,就是因由啊。行的意思,就是过去世造的业啊。合起来说,就是过去世因为一念无明,所以造业),行是识的缘(识的意思,就是初起妄念,要托生母胎啊),识是名色的缘(名色的意思,从最初托胎后,六根成形啊),名色是六入的缘(有这六根,将来必入六尘,所以说六入),六入是触的缘(触的意思,就是出胎后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所以只是名叫触),触是受的缘(受的意思,就是由五六岁,到十二三岁,能接纳面前的境界啊),受是爱的缘(爱的意思,就是从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贪著声色,就起爱心啊),爱是取的缘,(取的意思,就是从二十岁后,贪欲更盛,追求不息啊),取是有的缘(有的意思,就是有漏的因,既然执著善恶境界,未来应当生到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啊),有是生的缘(生的意思就是未来五蕴的身体,生在六道啊),生是老死忧悲苦恼的缘(老死的意思,就是未来的身体,老而又死啊)。
无明灭,行就灭;行灭,识就灭;识灭,名色就灭;名色灭,六入就灭;六入灭;触就灭;触灭,受就灭;受灭,爱就灭;爱灭,取就灭;取灭,有就灭;有灭,生就灭;生灭,老死忧悲苦恼就灭(过去的无明,就是现在的爱取。如果观照一切无常,破灭现在的爱取,那过去的无明也破了。简要得很啊)。
解脱观(此观成时,必然诸罪消灭,莲华化生,是为断生死流,立菩提岸方便门)
[说明]修行无别法,出世为究竟。出世有多途,净土为捷径。述此观想法,言言宗大乘。托质上品莲,戒淫之事尽。
戒淫人士,清晨洗漱完毕,穿上清净衣,焚香顶礼三宝。向西盘坐,先想自身顶上,有梵文口蓝字。字有红光,开始如红珠,渐渐如满月。变成三角火轮,从头到脚,烧尽全身,并烧一城一国。遍满阎浮提,以及三天下,这样渐渐广大。直到十方界,纵有重罪,这字烧过,渐渐消除。
其次想梵文阿字,生成自身,以及一切众生,都作金刚不坏的体质。自身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内,千叶莲花中,花尚未开。
再其次想自心如月轮,在月轮中,有一梵文唵字。
再其次想莲花忽然开放,圆圆的大小十二由旬,阎浮檀金作为茎,白银作为叶,金刚作为须,赤色宝石作为台,种种庄严,不可细说。
再其次想花开时,忽然见阿弥陀佛,坐在大宝莲花座上,那花有八万四千叶,每一叶,有八万四千脉;每一脉,有八万四千色;每一色,有八万四千光。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高无量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上的毛孔,演出光明,那佛的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再其次想一大宝莲花座,在佛的左边,是观世音菩萨盘坐上面。身是紫金色,头顶上是摩尼宝,作为天冠。微妙光明,作为缨络
。手掌有五百亿杂莲花色,每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都放出种种光明。所有脚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其他身相,如佛一样。唯有头顶上的肉髻,以及无见顶相,不如世尊。再其次想一大宝莲花座,在佛右边,是大势至菩萨盘坐上面。身量大小,如观世音,圆光大小各自一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菩萨的天冠中,有五百宝花,普现一切佛事。常用宝手,接引念佛众生。
再其次想琉璃地上,黄金绳作界限道路,楼阁千万,百宝合成。或浮在虚空中,或停在宝地上,无量的乐器,都发出妙音。
再其次想宝树都是七重行列,具足七宝花果。每一花果,有异宝色,琉璃色中放出金色光;琉璃色中,放出红色光;玛瑙色中,放出砗磲光;砗磲色中,放出绿珍珠光。珊瑚琥珀一切宝特,作为映饰,妙真珠网,覆盖在上面。
再其次想七宝池中,八功德水,都是妙宝合成。那宝柔软,从如意珠王中生出,分十四支。每一支,有七宝色,黄金作为水渠,水渠下都是用杂色金刚作为底沙。每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每一莲花,圆圆的正好相等,大小十二由旬。
再其次想自身,见佛菩萨,踊跃欢喜,在空中飞行。到佛菩萨那里,磕头顶礼,烧无价名香,散布无价宝花,作无量天乐,放无量宝等等,供养阿弥陀佛,以及观音势至二大士。
再其次想自身供养以后,在佛菩萨面前,作大忏悔,发誓度十方一切众生。
再其次想极乐国土,每一宝树,每一楼阁,每一宫殿,都有一佛二菩萨,盘腿端坐。自身化无量身,每一佛菩萨前,各各如前面的供养一样,如前面的忏悔发愿一样。
再其次想自身还到从前的花上,端正盘坐,一心观想阿弥陀佛眉间白毫相光,安然止住。如果妄想起来时,只作莲花打开闭合想,妄念自然息止。如果分别心起来时,只想一梵文洒字,就没有分别。如果执著心起来时,只想一梵文含字,就能空掉执著。
(观法详细说明在《十六观经》中,这里因为篇幅有限,不能全列出来。所以将《大阿弥陀经》、《观经疏钞》、《显密圆通》、《准提》、《净业》等书,参考融会,选主要的数则。可使初入法门的人,容易修持,或许未必不是一心三观的一点帮助罢了。信心人士,取《十六观经》详看,使观法不背佛言,才不堕入魔境。如果每一观成熟,清净境界现前,虽然是天宫的乐,还不稀罕,哪里只是区区的防淫节欲,为下根说法而已呢?)
欲海回狂集卷三
决疑论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人类兴起了,那男女形体,实在是天地产生的啊。天地既然产生男女,又厌恶男女的事,这是为什么?
答:男子有室,女子有家,是父母的大愿啊。如果不听父母的话,钻洞翻墙,那就又恶又贱。父母既然讨厌,天地也是一样了。
问:天地以生长万物为本心,男女之道,是生生不息的根本啊。如果厌恶,生生不息的道理在哪里?
答:生长万物为本心的意思,是说慈心不害罢了。不是把生育的多作为可贵啊。天道如果看重生育,那鸡犬猪羊,一生就是几个,鱼虾的卵,成百上千,比起人类,难道不是更符合天心吗?
问:上天既然厌恶邪淫,应当使世人都生一类的形相,壮年时自然生育,那邪淫的根本就断了,为什么不这样做?
答:吉凶祸福的权柄,虽然是上天实际掌管,但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本来没有私意在其中啊。何况男女的相,都是随他们过去世的心念造成的,上天既然不能强求天下的男女,都出自一心,又怎么能强求天下的男女,都出自一相呢?
问:男女的事,世人最隐秘。天地鬼神,哪能都知道呢?
答:法界与心,原本不是二个东西,自心既然知道,十方世界也都知道,哪里只是天地鬼神而已呢?水清静而月亮就显现,老鼠腐坏而虫子就生出,怎么不细想这个理?
问:杀生的人,让他痛苦;窃盗的人,让他贫穷。他们受罪报,不用说了。至于淫欲,他们相互都喜悦,有什么害呢?
答:他们相互都喜悦了。试问偷情时她丈夫见了,也喜悦吗?她父母兄弟见了,也喜悦吗?天地鬼神见了,也喜悦吗?那喜悦的,不过是一人,而咬牙切齿义愤填膺,怒目环绕的,遍满虚空啊,哪能没有罪?
问:那么比较杀盗,毕竟哪个重哪个轻?
答:杀的,痛苦难当;淫的,恶名难受。盗的,是抢劫他人养身的财产;淫的,是抢劫他人养性的宝。因既然不同,果也就各异了。所以犯杀盗的,如风火的迅疾,快速生快速死。犯邪淫的,如虚弱的症状,难脱离难消除,不可以分轻重在其中啊。
问:翻邻居的墙,搂那少女,还可以说是我作孽啊。至于私奔女子,她是自投罗网,接纳她有什么罪?
答:搂是什么心?纳是什么心?既然可以纳,即然可以搂。譬如那有毒的药,去偷来吃固然是死,送来接受吃也是死。
问:侵犯良家女,那罪确实重,至于婢女丫环,有什么罪?
答:在她受污染的躯体,是有贵贱的不同,在我行欲的躯体,其实没有什么特殊。妓女尚且有罪,何况婢女丫环呢?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问:大富贵的人,往往多造淫业,为什么不见有报应?
答:过去世的善缘既然熟了,今世虽然作恶,还是要先享受福报,留着苦报到来生。譬如灾年的粮食,是往年存留的,当年的灾荒,来年受苦,善也是如此(说本《业报差别经》)。
问:风流的事,偏偏与功名是水火不相容,是什么道理?
答:风流的事,最损他家的名节,所以也受损名的报应。
问:好色人士,后世常堕落为女身,为什么呢?
答:淫欲的人意念中念念总有一美女,情爱牵动,那音容笑貌,常摹仿美女的娇态,所以阳气渐渐消失,不知不觉形随心变了。
问:淫男念念想女,后世如果必定堕落女身,那淫女念念想男,后世反而可得男身了。女子多么有幸而男子多么不幸?
答:转男为女,是堕落啊。转女为男,是超生啊。同样造堕落的因,决没有单独受超生的果。譬如两人登山,一人的过错在于看下面,忽然失足;一人的过错在于看上面,忽然失足。看下面失足的,固然堕落到山下了,难道看上面失足的,必定堕落到山顶吗?
问:子女后代既然是从欲事而生,那多欲的应当多子,为什么沉迷色欲的,子女偏偏觉得寥寥无几?
答: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使尽了男子的形态,不应再生男子;二是因为精液耗散,如鄙吝的人酿酒,米少水多。
问:世间的律法,还说罪不牵连家人,官不传下一代。如果善人子孙昌盛,淫者殃及子孙,那做善人的后代,为什么享受自然的福报,做淫人的后代,为什么受无妄的灾祸?
答:过去世修善,就投胎到行善人家享福;过去世造恶,就投胎到作恶人家受祸。莲花不开在荆榛的干上,偃鼠怎么能出自龙象的胎中。
问:修善得贵子,理所当然啊。但那人与我有缘,才来托生,万一福相称的缘不相合,缘相合的福不相称,怎么办?
答:无量劫以来,要报我仇的,不计其数;要报我恩的,也不计其数。善有善的感应,恶有恶的感应,不怕没有转移的法。
问:险恶的人固然应当没有后代,那持斋信佛,发心出世的,为什么往往也没有后代?
答:险恶的人没有后代,是刻薄的孽报啊。修行的人没有后代,是清净的福报啊。世间的不肖子孙,害祖辈父辈死不瞑目的,哪里数得过来?大圣大贤,还不能顾及后代,何况别人呢?即使世世有效法先贤的后代,而淫欲杀生的业,人人都有,追根寻源,哪个更厉害?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脱,既然要舍弃这凡躯,并求断这凡种。俯看尘世间,子孙满堂,如嚼蜡没有味道。譬如有人前世是猫,生下一猫子,必定欣然爱惜。如果转世作人的后代,认识这猫,是我过去世生的,见它盗鱼捕鼠,必定切齿愧恨了。哪里还愿意那猫种不绝,源源不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