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佛说妇道:品行端正的女人鬼神拥护,不会遭受灾祸,财富与日俱增。

发布时间:2024-02-07 02:11:19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佛说妇道:品行端正的女人鬼神拥护,不会遭受灾祸,财富与日俱增。

佛说妇道:品行端正的女人鬼神也会拥护,不会遭受灾祸,财富与日俱增。

品行不端的女人身心不得安宁,鬼神常来家里捣乱。或者生病或者发生灾祸,所求愿望都无法达成。

前言:

佛陀在世的时代,乃至现代,印度附近地区的女性地位都是远低于男性的。在两千年前,佛就主张众生平等,男女平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但佛主张的男女平等是智慧的平等,是尊重男女身心客观差异的平等。并不是现在很多人所以为的“男人能做的事我们女人也能做”的绝对无差别平等,而是尊重男女在生理、心理、社会分工中的客观事实,各尽其男女自然本分的平等。我们看佛在《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中教人应“忠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又在《善生经》中教导男子应对其妻子“相待以礼”,在《别译杂阿念经》称妻为“最亲友”。《善生子经》中佛对夫妻双方的义务做了对等的安排,而《玉耶女经》是佛专门对如何为人妻妇的教导。其中有对于女性如母妇、妹妇、师妇、夫妇的精彩描述,可见佛陀智慧的包容与圆润。

佛说玉耶女经(白话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为四众弟子讲经说法。这时,国中的给孤独长者家,为儿子娶了另一位长者家的女儿,名字叫玉耶。玉耶体态端庄,容貌特别美丽,但却不遵妇礼,轻视傲慢公婆和丈夫。给孤独长者夫妇俩商量说:“这个媳妇不孝顺,应该怎么教育呢?如果用棍棒责打,不是好办法;假使不教训责备,她的罪业又会一天天增长。”给孤独长者建议说:“只有佛陀能教化她。”于是第二天早晨,给孤独长者穿上庄严的衣服前往佛陀的住所。以头面顶礼佛足后,上前对佛陀说:“我为儿子娶了另一长者家的女儿做媳妇,可是媳妇却特别骄横傲慢、不遵妇礼,希望世尊哀怜悲悯我们这些人,接受我们的劝请,明天和您的众位弟子们一起到我家去讲经说法,使我们心开意解吧!”佛陀当下接受了邀请,给孤独长者十分欢喜地礼拜佛陀后就回去了。

给孤独长者回家后,立即大规模地布置安排,把家里的床座都庄严地装饰好。第二天早晨,佛陀来到了给孤独长者家,给孤独长者十分欢喜幸,赶紧将佛陀请进家里。众人坐定之后,都分别朝着佛陀所在的方向礼拜,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安坐下来。佛陀吃完饭后,为在场所有的人讲经说法,只有玉耶很傲慢,不愿出来。佛陀心里悲悯她,就运用大威神力,把给孤独长者的家变的像水晶一样,里里外外通透得没有一点遮障,互相都能看到。于是玉耶看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形好。她惶恐得浑身上下的毛发都竖立起来,身体瑟瑟发抖,赶紧出来礼拜佛陀,然后退下双手合十站在一边,低着头沉默不语。

佛陀对玉耶说:“女人不是以容貌美丽就可以称为端正的。如果她不随顺丈夫就不能称为端正。只有内心端正、行为正派的女子才是真正的端正。”佛陀又说,“如果一个人依仗自己的相貌端庄而骄傲自满,盛气凌人,来生将会堕落为卑贱之人,供人役使。”(这一句是另一个译本有的)作为女人身有十恶,这十恶连女人自己,也不知晓觉悟。是哪十恶呢?

一是,女子出生后需要细心抚养并教育礼仪,让父母感到难以养育;

二是,女子怀孕时及生产后情绪忧愁烦闷;

三是,女子刚生下来,就令父母心中不喜;

四是,父母对女儿的抚养教育感到索然无味,没有乐趣;

五是,女子如果做了不合时宜的事情话,那么自己的父母也会被牵连指责;

六是,女子常常心怀胆怯畏惧生人;

七是,父母因为牵挂女儿终身的婚嫁大事而常常忧虑;

八是,女子生下来就已经注定将来要离开父母;

九是,女子常常畏惧自己的丈夫;

十是,女子在世间生活不如男子那样自由自在。

这就是十恶。

《佛说玉耶女经》的另一个翻译版本,对于女人的三障十恶翻译得更到位。

佛告玉耶。女人之法。有三鄣十恶。不自觉知。玉耶白佛。何等三鄣。佛告玉耶。

一者,小时父母所鄣。(童年要受父母管束保护,不如男孩自由)

二者,出嫁夫主所鄣。(是出嫁后要依赖丈夫,自己没有自由)

三者,老时儿子所鄣。是为三鄣。(老时遇有不孝的儿媳,还要忍受讥笑和阻碍)

何等十恶。

一者生时父母不喜。(出世时父母有重男轻女的厌恶观念)

二者养育无味。(因女孩不是自家人,不尽心抚育)

三者常忧嫁娶失礼。(嫌女大须嫁,为了婚事嫁妆挂心)

四者处处畏人。(女子体弱胆怯,常畏惧人)

五者与父母别离。(女子成年后就要嫁人离开父母)

六者倚他门户。(嫁入夫家寄人篱下,自己不能做主)

七者怀妊甚难。(怀妊时大腹便便,行动不便,困难重重)

八者产生时难。(生产子女,疼痛难忍,艰难危险)

九者常畏夫主。(仰赖丈夫,时恐失爱)

十者恒不得自在。(生活工作都没有男子那么自由自在)

是为十恶。

(佛陀所说的三障十恶,意在说明与男性相比,女人生来,就比男性有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玉耶惶恐害怕地对佛说:“世尊!希望您能教授妇礼,我应该怎么做呢?”

佛陀对玉耶说:“妇女服侍丈夫、公婆和长辈,有五种善行和三种恶行。

什么是五种善行呢?

一是晚睡早起,有美味的食物请家人先吃;

二是受到打骂不能心怀怨恨;

三是一心归向丈夫不能邪淫;

四是希望丈夫能够长寿,并尽心尽力地侍奉好丈夫;

五是丈夫出门在外后,就要在家一心一意地料理家务,不能有二心。

这就是五种善行。

那什么是三种恶行呢?

一是轻视怠慢丈夫,不顺从长辈,有美食自己先吃,天没黑就早早地睡下,太阳出来也不起床。丈夫如果教训斥责就怒目相向恶声回应;

二是看到丈夫不高兴不予安慰反倒常常生气指责,心里想着别的男人好;

三是希望丈夫早点死了可以改嫁他人。

这就是三种恶行。”

玉耶听后,沉默着无话可答

佛陀又对玉耶说:“这世间有七种女人,我为你解说一下,你认真仔细地听。第一种是母妇;第二种是妹妇;第三种是师妇;第四种是夫妇;第五种是婢妇;第六种是怨家妇;第七种是夺命妇。你现在能理解吗?”玉耶回答说:“不明白这些意思。”佛陀说:“你仔细地听,我现在为你解释一下。

什么是母妇呢?

这类女子爱护思念丈夫就像母亲爱护儿子一样,不分昼夜任何时候都会细心照料,并且心里常常怜爱惦记丈夫,从来没有厌倦和疲惫,关爱丈夫就像对儿子一样,这就是母妇。

什么是妹妇呢?

这类女子能够用最恭敬和真诚的心去侍奉丈夫,她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就像亲兄弟一般,是骨肉之情,亲密无间。她对丈夫的尊重,就像妹妹对待兄长一样,这就是妹妇。

什么是师妇呢?

这类女子侍奉丈夫,恭敬恳切,不与他分离,常常与丈夫讲述自己的心事,所做的行为从来不会有所偏差或过失,并且教导丈夫行为正道,使他的智慧日益增长。她和丈夫相亲相爱地在世间上一起生活,就像丈夫的一位善友师长,这就是师妇。

什么是夫妇呢?

这类女子赡养老人尽心尽力,始终如一不会懈怠,并且她行为端正遵守妇道,对上劝谏符合道义,对下谦让不失礼仪。与人相处一直以和为贵,这就是夫妇。

什么是婢妇呢?

这类女子待人常常心怀敬畏,不敢傲慢自满。对丈夫忠诚,对长辈敬孝,善守贞洁。不说粗言乱语,行为上也不放纵或贪图安逸。尊重奉行妇道,就像老百姓尊重奉行国王的旨意一样。如果得到丈夫的尊敬与宠爱,也不会滋生傲慢,如果遭受棍棒责打,就恭敬地顺从接受,遇到辱骂也沉默无语,毫无怨言,痛苦欢乐自己甘心承受,也不会心怀不满有所怨艾。她不注重衣服饮食,而是与人讨教如何更好地遵守妇道。她侍奉丈夫就像侍奉主人,这就是婢妇。

什么是怨家妇呢?

这类女子看到丈夫就不高兴,心怀恼怒怨恨,为了想要离开丈夫,不分昼夜都在祈愿。虽然结为夫妇,却心不安定,常常觉得像是寄宿一样。懒于梳洗勤于躺卧,没有畏惧也不避讳。既不料理家务,也不思量生计。表面也在抚养教育孩子,可暗里身体却做着淫荡之事,不觉得羞耻,沉沦罪业不守妇道,使亲属邻里也跟着受到毁誉羞辱。丈夫也厌恶她,诅咒她想让她死掉。这就是怨家妇。

什么是夺命妇呢?

这类女人心怀恶毒,白天黑夜思虑机会,并伺机留意观察,看什么时候可以远离抛弃丈夫。或者给丈夫下毒,但又怕被人发现。或者移情别恋与人私通,花钱雇人想害死丈夫。或者让自己的姘夫找机会害死丈夫。丈夫死了,就称其心愿改嫁他人。这就是夺命妇。

佛陀对玉耶说:“品行端正的女人,将会有显赫的名声,同宗、亲属、九族一齐蒙受她的荣耀,天龙鬼神也会拥戴保护她的身体,使她不会遭受意外,灾祸,并且财富与日俱增。寿终之后,随其心愿感召上升天道,出生的地方自然就有宫殿浴池,和天人一起快乐享受。在天道的寿命尽后,再次出生到人间,也是一直为王侯富贵家的子孙,体态端正相貌美丽,被人们恭敬尊重。

那些品行不端的女人,将会得到丑恶名声,今生身心不得安宁,鬼神常来家里捣乱。或者生病或者发生灾祸,只好向神灵祈求保佑,最后还是会死去而不能长寿。或者做梦恐怖,所祈求的愿望都无法达成。或者经常会碰到灾祸横事,水灾火灾让人惊恐,心神不宁。寿尽之后,灵魂神识重新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在饿鬼道,她们的身形矮小,咽喉就像针和钉子一样细。在地狱里,她们的身体躺在铁床上,要忍受罪苦千万劫。罪报受完后投生人间,只能生在作恶的人家,生活穷困,物资贫乏,穿的衣服没有一丝一麻。心浮气躁,互相践踏殴打,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丝毫的荣耀显贵。因此,做善事得好报,做恶事却只能自己承当恶报,善恶的果报就是这样真实不虚呀。

佛陀对玉耶说:“这七种女人,你想成为哪一种呢?玉耶流着眼泪上前对佛陀说:“我从前愚昧无知,不懂得要顺从丈夫和长辈,从今以后,我应当成为像婢女一样的女人,直到我这世的寿命结束,也不敢骄傲怠慢别人。”当即就上前向佛陀长跪,请求受持十戒、三皈。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十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嫉妒,九不嗔恚,第十是相信善有善报。这就是十戒,是在家女居士要奉持的。

佛陀讲经说法完后,就和众位弟子准备返回。给孤独长者的家人和亲属,都欢喜地礼拜佛陀后退了下去。玉耶再次长跪,对佛说:“我原来愚痴,骄傲怠慢丈夫,如今蒙受世尊您的教化开导,使我们这些人心开意解。”佛陀对玉耶说:“从今以后,你就好好持戒守家吧。”玉耶说:“是!我一定领受佛陀的教言不敢违背。”

《玉耶女经》是佛陀讲述,如何为人妻子之道。做好妇道,可以感召家庭和谐与事业兴旺、如意吉祥。

但需要提醒的是,现代中国经历了多次运动,女性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西方媒体卖力地鼓吹女权主义。因此有人会认为,《玉耶女经》中的思想,比如挨打不憎恨、女性没男人自由、女性依赖丈夫等等是否会过时了?

大家可以仔细思量一下,女人的三障十恶在当代是否就会消失了呢?基本没有!因为三障十恶是女人先天的属性,这个不是后天的人为可以改变的。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女性能不依赖丈夫的是极少数,有独立的自由,也就同时有孤独的寂寞,和安全的顾虑,还有体力的不便。

至于经中的挨打不憎恨,这个是指犯错后的责罚,并不是非情理的家暴。若是有多次非情理的家暴,那么笔者建议立即报警,并考虑是否值得继续在一起。但现实中的家暴,要解决并不简单。经常有报道,家暴经警察多次调解后,还是发生了凶案。这些刺手的问题涉及到前世的因果,需要当事人运用佛法才能有效解决的。

所以说做好妇道,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因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不是单一两个条件起作用的,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反应。

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如母妇、妹妇、夫妇者,甚或婢妇者,也有部分家庭,难以保持夫妻间的恩爱和谐。母妇也好妹妇也好,甚至是更为成熟的夫妇和师妇,也只可能是女人成为好女人、妻子成为好妻子的必要条件,却不能成为婚姻关系,乃至两性关系完善幸福的充分条件。

为何?

一者,如佛在《惟日杂难经》中提到,世间的夫妻中就有“毕罪”——酬偿宿罪的夫妻。

二者,因为现代人给爱附加了越来越多的条件,而任何条件,因具有一切有为法无常坏灭的本性。爱的排他性和无常性的对立,由此而生苦,而生嗔。

所以说要度现代女性,《玉耶女经》也只是家庭美满的一个方面——做好妇道。而当面对宿世的冤家,或是偿还业债的婚姻时,单纯做好妇道还不足以快速离苦,只有善用因果的力量,用缘起性空的佛法真谛,了知苦乐的实性,转贪爱烦恼为菩提智慧,才可以冲破业障的罗网,消灾解难,遇难呈祥。

佛有《分别善恶所起经》《十善业道经》《罪福报应经》等教我们具体如何修为,止恶生善。因为“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有《88佛大忏悔文》《地藏经》《药师经》《百佛名经》等等教导我们如何灭罪获福;《心经》可教你了悟万物的空性无常,《金钢经》可教你破除“我执”,也不“他执”,依大乘般若智慧,化解重罪恶报为现世轻报;佛还有《维摩经》《坛经》《圆觉经》教你,“在欲而行禅”,让生命如淤泥中的莲花般盛放。

当然,前世恶业重者,改命并不容易,成功从来都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今世能有多大的成就,这就要看你的根性和修行了。

附录:

妇女节:佛说贤妻良妇

白话

见闻记录如是。一次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诉比丘们。人有五种势力令女人欺负男子。哪五种势力。一者神气。二者美貌。三者多男性兄弟。四者家族豪贵。五者多财产。

一者什么是神气?就是指女人不贤良。自己骄慢懒惰,便不想做家务,不谋生计。脾气不好不敬夫家,不欲操持家业。

二者是女人自持美貌无双。

三者是女人自持多男性兄弟,势力强大。

四者是女人自持家族豪贵。

五者是女人自持多财产。

如此五者,这样的女人便不是贤妻良妇。

若有女人贞良,她的表情没有骄慢的神气。好的贤妻良妇更是修持五戒、十善。修持五戒、十善的女人,操心家业生计,温良柔和不发脾气,勤劳操持家务。

这样的贞良女人不自持美貌。处处为人着想。

不自持多强壮男性兄弟。

不自持家族豪贵和身份地位。

不自持多财产。

如此便能虚心受教。接受教诲后能持之以恒。操心家业生计。温良柔和不发脾气。勤劳操持家务。懂得谋生经营家业、入得厨房出得厅堂。这样的女人当之无愧是贤妻良妇已。佛说如是。

因为是自己临时翻译,虽然大体意思是懂的,但有些文言文真不太清楚具体的意思。翻译难免有错漏,希望大家指正!

原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人有五力令女人欺男子。何为五力。一者色。二者端正。三者多男兄弟。四者家豪。五者多财产。何等为色。谓女人不良

。已不良便不欲治生。当嗔恚不欲持家。是女人自谓端正无比。自谓多男兄弟强。自谓豪贵家。自谓多财产。

如是女人为不良。若有女人贞良无有女色。大贞便为持两善教。已受两善教便欲治产。不欲嗔恚。便欲秉持家。如是者不用端正。故为是人但心为人耳。不用多男兄弟强。不用家豪贵自贡高。不用多财产意适等耳。便为受教。已教善持之不懈。便欲治生。心和不欲嗔恚。便不弃家事。便欲治生忧持家。如是为贞良女人意。佛说如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