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孺童集》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3-09-12 02:14:41作者:大悲咒全文网近日,历时三年编辑而成的《王孺童集》,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集共十八卷,收录了著名学者王孺童先生亲自编定的,从1988年至今所撰写的文章、诗词、著作等,总计七百五十万字。
在 总序 中,王孺童先生表达了出版此集的初衷: 四十岁者,于世已过大半。诸法无常,命亦如此。立身不惑之年,他日未必方长,然决定无多矣。故存一息之气,亲自蒐集旧稿,厘定七百五十万言,初编一十八卷,暂结过往,以期当来。
第一卷共有三部文集:《弱冠集》收录了王孺童从小学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始,到高考语文作文讫,其间留存至今的文字。《五缀集》收录了他成年以后撰写各种文章,分成 散记、读书、谈艺、故人、论议 等五个小部分。《骊歌集》收录了他对外公谢铁骊生平纪念与追思的文章,并附有他编撰的 谢铁骊年谱 。
第二卷为《善逝集初编》:该书收录了王孺童创作的1400首旧体诗词。于 序言 中,他曾回忆道: 余自幼咿呀学语之时,父亲大人即手书唐诗于纸板之上,教授认读
。中学时,常自作四句七言之辞,以表情思。于今回想,无格无律,皆不可谓之诗也。及冠之后,读书日丰,见闻增广,遂始依格律而写诗填词,然终究佳句无多。后余著力太白诗尤勤,致使诗境大开、词意灵动,竟于梦中亦能得句焉!第三卷为《古琴曲溯源》:该书是王孺童对目前已知最早、也最为权威之琴谱 明朱权《神奇秘谱》所收64首古琴曲为纲目,通过核校历代琴谱收录情况,对这64首琴曲的题名、作者、传谱、分段、标题、歌词、题解、取意等,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在 序言 中,他写道: 琴学,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高士,用以调治心性之法。舒有形之指,奏无相之音,有无相生,同出异名,可谓琴道之玄也。今人追慕先音,故谓之 古琴 。然琴学异于中西方诸器乐者,乃其本具清幽哲思,而超然物外也。此种于无声处下指,觅弦外之音的形而上境界,惟有在琴学中才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并自述了自己因身体羸弱而跟随父亲学习古琴的奇妙因缘。
第四卷共有两部史学著作:《史记校读》是王孺童十余年潜心研读《史记》的成果结晶,对《史记》原文中存在的上百处错谬之处进行了校正。其内容大多为前人所未发,故极具史料参考价值,是当前研究《史记》不可多得的最新学术成果。而《春秋诸国世族考》是他在遍读《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后,以周朝王室为中心,对与周王室同姓、异姓各诸侯国的世族谱系,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梳理。
第五卷为两部 佛传 类著作:《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注译》是王孺童三易其稿,历经十八年,对清代以来流传甚广的古籍《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的校注释义,共辑录有208则有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释迦出世图注译》也是对清代另一部古籍《释迦出世图》的校注释义,共辑录有36则有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故事。二书原为一则故事配一幅图画,形式颇似现代的连环画,由于二书均有单行本出版,故于此集只收录文字,而略去图画。
第六卷为《百喻经校释》:该书以日本《大正藏》本为底本,采用《金藏》(仅存卷二、卷三)、《高丽藏》、《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及金陵刻经处本(简称 金陵 本)对校,并以他书辅校,是目前为止《百喻经》最为权威的校释本。书后附有《百喻经之研究》《百喻经之再研究》两篇学术文章,对该经诸多悬而未决之内容进行了厘清,如流传至今的各种版本皆为98喻,而王孺童通过详细考证,将自古以来缺失的两则譬喻还之完整。
第七卷为《金刚经研究》、《心经研究》:这是王孺童对中国历史上影像最为深远的佛教经典《金刚经》与《心经》的全面校释研究之作,汇集了 中观 和 瑜伽 两大系所有译本,以及诸大译师及其弟子的相关注疏。该书在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被誉为 自弥勒菩萨之后,《金刚经》的首次瑜伽详解;自玄奘大师之后,《心经》的首次法相集释 。
第八卷为《坛经诸本精校释义》:该书收录了现存 宗宝本、敦煌本、惠昕本、曹溪本、明藏本、西夏残卷本 等六大系《坛经》,并以几十种版本《坛经》对校,是迄今为止对中国南宗禅创始人惠能《坛经》的最为全面的整理释义研究之作。
第九卷为《维摩诘经校释》:《维摩诘经》是一部宣扬大乘菩萨道精神的著名佛教经典,也是弘扬居士佛教的代表经典。该经在大乘佛教兴起初期就已经形成,对后来大乘佛教思想之发展,乃至翻译成汉文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王孺童集合了现存三国吴支谦、后秦鸠摩罗什、唐玄奘三家译本,与鸠摩罗什、玄奘门下五大弟子(即:僧肇、道融、道生、僧叡、窥基)之注解,并参考了最新的梵本研究成果,对经文进行了详尽的科句、校注、解析,是目前为止对《维摩诘经》最为详尽的释义之作。
第十卷为两部著作:《净土三经校释》是王孺童对净土宗所依止之三部根本经典,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进行的校注释义,并就经文异译以及在修持方面等问题均给予了相应阐述。《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科句校注》是他对天台宗重要典籍,北宋四明尊者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所进行详细 科校 ,并对其中内容详加 考注 ,使得结构清晰,文意尽显,为《妙宗钞》的权威校本。
第十一卷为《智顗净土思想之研究》:该书是王孺童对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的四部有关净土思想的论著,即《阿弥陀经义记》《五方便念佛门》《净土十疑论》《观无量寿佛经疏》,进行的缜密而系统的校注和研究,是集佛教天台宗和净土宗思想、文献校勘考证和理论研究为一体之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填补了天台宗及净土信仰的理论研究空白。书后设有两个附录,其一,收录智顗传记28篇,是目前为止有关智者大师生平资料最为完备而详尽的汇编整理;其二,收录智顗所撰四篇净土发愿文,在已知的智者大师净土发愿文,《大藏经》及《续藏》只存有三篇,此次之第四篇发愿文是流于海外的珍贵敦煌文献。
第十二卷为《瑜伽师地论释宗本疏》、《瑜伽师地论叙了义疏》、《瑜伽论劫章颂述义》:作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弥勒菩萨造、唐玄奘译之《瑜伽师地论》一百卷,自古以来就为教内外学人所重。但后世相关注疏所存并不多,除唐窥基《略纂》、唐遁伦《论记》外,目前所知的仅有三种,即:最胜子造、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释》、欧阳渐《瑜伽师地论叙》、唐窥基《瑜伽论劫章颂》。而王孺童所撰三部注疏,就是对上述三部古疏所作的详细科释及论义考核,为当世仅见、不可多得的研究著作。
第十三卷共有三部著作:《比丘尼传校注》是王孺童22岁时接受中华书局邀约,对佛教典籍《比丘尼传》进行校注整理。在历时7年的过程中,他参校了近10个版本《大藏经》中所收录的《比丘尼传》,对其中提及的每个人物、寺院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并将其他典籍里的相关记载全部汇集于一书,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中对出家女性研究领域的空白。《雪峰义存法嗣行录汇考》是他对唐代 雪峰义存 禅师及其门下弟子生平传记的汇编整理考订之作,也是相关领域的首次系统研究。《洛阳高僧传》是一部利俗之作,以 洛阳 这一地域为线索,将与之相关的历代高僧(尼)传记遴选译文,分成 洛阳弘法 与 洛阳籍 两部分,先僧后尼,人物以所处的朝代先后为序。王孺童在 序言 中说道: 此书既非学术专著,又无新知卓见,只求在普及佛教知识上,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第十四卷为《佛教三字经汇解》:所谓 佛教三字经 ,是仿照蒙学《三字经》样例,以三字韵语的形式,系统阐述中国佛教的基本教义及发展历史、重要人物等,是极佳的 佛教初学课本 。王孺童汇集五家之本,即明吹万老人广真《释教三字经》、清杨文会仁山居士《佛教初学课本》、民国江谦居士《正学启蒙三字颂 述佛》、民国唐大圆居士《唯识三字经》、慈航法师《佛学三字经》,并采各家之注,详加考校,科句层次,并自作 五字颂 以为释义,以求正本清源,便利初学。
第十五卷为《正信录校释》:该书是对清代 扬州八怪 之一的著名画家 罗聘 ,所撰《正信录》二卷的详细考释之作。《正信录》为劝进初学发起正信之藏外佛典,阐发 儒佛同源 之理,民国印光法师极为推荐,曾嘱托 弘化社 排印流通,并亲自为之作 序 和 题辞 。王孺童以其所藏 双百鹿斋 精刊本为底本,以 弘化社本 为校本,对《正信录》详加 校注 ,并撰 释义 ,从而达到便利阅读、启发正信的目的。
第十六卷共有四部著作:《佛学启蒙》与《佛学纲目》是王孺童撰写的初级和中级佛学读本,他在 序 中言道: 佛教之宽广,犹如宇宙;佛法之精深,犹如渊海。后世学人大多心生怯懦、望而却步,实皆因不知从何门径而切入也。 然圣光常明,不耀无目之人;法音宣流,不润无耳之徒。启化盲聋,示着手之处,尤为重要。今略纂数题,概述纲目,无多深意,以开童蒙。 《别时意趣与净土教》是目前为止首部对 别时意趣 作系统而全面阐释的佛学理论专著, 别时意趣 为佛陀 四意四密 说法之一,内具甚深义理,与净土教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该书是王孺童就此问题多年研究成果之结晶。
《佛陀的苦难人生》是王孺童从 人 本位出发,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的研究之作,并首讲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他在 引言 中写道: 释迦牟尼作为佛教教主,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佛是人,佛不是天启宗教中至高无上的神。佛陀的伟大,就在于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佛陀的一切教法,都是从人本位出发来观察世间,进而超越人生的。凡是将佛陀等同于无所不能、至善至美的神来看待,无疑是对佛教最大的亵渎与歪曲。作为一位行化世间八十多年的智者、长者,如果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他所历经的坎坷与苦难,就不能知晓佛陀的创教本怀。只有将后世附加的各种神秘光环剥离,才能够还原出佛陀真实的一生,从而由此来探索佛教产生的社会及心理根源。
第十七卷为《内学丛论》:该书收录了王孺童于1997年至2015年间,所撰写的44篇有关佛学的研究论文及学术笔记。
第十八卷共有四部著作:《道德经讲义》是王孺童对老子《道德经》的释义之作,他联系成书的时代背景,加以深入研读揣摩,为大众真正了解老子的学说,把握其思想实质,提供了帮助;并就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的《道德经》的分篇问题,他在 前言 中也提出了颇为新颖和信服的观点。《公孙龙子缕析》和《太玄颂籖》是王孺童游历旅居海外之余,阅读《公孙龙子》和扬雄《太玄经》后所撰写的著作。《金陵刻经处刻经题记汇编》是王孺童对现存金陵刻经处刻经题记的全面搜集汇编之作,也是南京金陵刻经处创立150年来的首次系统整理。
本集的正式出版发行,不仅是王孺童个人学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也代表了中国当前传统文化领域的最新治学成果,是近一时期难能可贵、不可多得的一套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