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4--育儿篇
发布时间:2024-09-29 02:12:31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4--育儿篇
月经停止后,经过三个月左右,胸中时时作恶,有呕吐的现象。或饮食不进,或气促身热。又时常怕寒,面貌屡呈红色,或时作苍白色。心郁气沉。这都是受孕应有的现象。经过三四个月,ru房渐渐涨大而硬,同时乳头变黑紫色。并能挤出浅黄色稀簿的乳汁。
(1)孕妇的饮食与睡眠
孕妇穿的衣服要宽松,食物应易消化而富于滋养料的。禁止一切有刺檄性的食物。如辣椒烟酒等。大便宜有定时。睡眠每日至少八小时。午后应睡一小时。到孕期末月的时候,更要多睡,使得到充分的休息。
(2)孕期中的摄生
孕期中除末月外,可作日常轻便家务;但不宜举重和攀高,以免堕胎的危险。
下部务须清洁,时用温水擦洗。在孕期中,性交务须节制,理宜分床,以免同衾引起纵欲,以致流产。在孕后五个月及产后八个星期中,更要绝对禁止性交。
孕妇的言语行动以及日常的生活,心理的变迁,都能影响到胎儿;因为身体和精神不可分离的。身体有障碍,即刻影响到精神;精神有障碍,即刻影响到身体。所以孕妇的精神,必须安静,宽和,愉快。对于悲哀,惊惧,忿怒等,应极力避免。每日除例行的佛教早晚功课外,应加读“华严离垢地章”和“华严第一回向章”各一遍,可以增长慈悲喜悦的心情。这对于胎教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应多阅其他佛书。因为生理的障碍,在产前三个月可以暂停顶礼。
分娩的日期是可以预先推算而得的,大约由最终月经的第一日算起,经过二百八十日左右才分娩,但是有时也有例外。分娩期的延缓,并不一定属于病态,可以不必心焦。然而最妥善的办法,是请医生时时加以检查。
二、分娩须知
分娩期近,下腹常觉疼痛。这是胎儿下坠,分娩期迫的现象,不必忧虑,且不可因略有腹痛,就张皇临褥;也不可勉强忍痛操作。但觉腹痛一阵紧一阵(就是病的时间较歇的时间更长)而且痛的次数也渐接近,并有黏性的液质下来的时候,这才应该准备临褥。在家中生产的,可预告通知助产士,并且把婴孩和分娩所必需的用品,检出放在一处。
(1)婴儿的初生
婴儿初生的时候,待脐带剪断后,给他洗浴。洗的时候,先洗头,次洗身。洗完之后,再用消毒细巾,将眼眶中不洁的东西,轻轻揩净。
分娩后经过四五分钟,脐带血管之搏动停止,这时助产士可用清洁锋利的剪刀,把脐带在离婴儿身上六七寸处剪断。然后用消毒棉花和绷带,不宽不紧的包扎好。这脐带就渐渐枯干,如胶质般呈暗赤色。五日或七日以后,自皮肤接连处脱落。这个地方就成轻度的创痕,应特别留意清洁。
(2)产后的休养
分娩后一星期左右应该仰卧。绝对保持安静,默念佛号。健全的产妇在第二日也可作半侧卧。但半侧卧的时间不可过长。约一星期左右,略可起坐。第十一日起可在床上照常做早晚功课。大抵分娩后,产妇至少须二周静卧褥中,使生殖器恢复原有状态。倘分娩后数日,就离床褥,这是很危险的,往往因此使子宫久不复位。
分娩后例有恶露,大抵须十余日才止。其量逐渐减少。初时状如血液,而杂以膜片(脱落膜)。五六日间,渐易为淡红色。八九日就成为黄白色的黏液。所以在恶露没有完净的时候,股际或臀下,宜夹消毒的布片,以便时时掉换。并宜时加洗涤,用温开水或消毒药液均可,每天一二次。
分娩后产房宜安静,不得杂谈喧笑。凡可忧可悲的事,不可使产妇知道。婴儿有疾病,或肢体畸形的,也要对她暂守秘密。最好有志趣相投的佛教同道,和她谈谈佛经里的故事,使她欢慰而不至寂寞。江浙一带风俗以为产房是污浊的,年老的人——尤其是念佛的人常常避著不敢进去和产妇谈话,这是违背佛教的,这种习俗应该把它打破。
产妇的食品在一个月内宜淡食。碱的食物能减少乳汁,看护产妇的人切须注意。
产妇在四星期后可以入浴。六星期后可处理一般的家事。当产妇在静卧期中,正好每日默念“阿弥陀佛”圣号。不要以为恶露不净,有罪过,不敢念。这种错误观念,应该加以纠正。因为佛经里曾经说明:一个诚心念佛的人,处处都是她的道场。尤其在分娩的时候,必须要念佛菩萨圣号,使母子得到安全的保障。
三、怎样育婴
婴儿生后,约十二小时,可给以温开水一二次(或轻泻剂)。产后宜卧床哺乳,第一次当在产后二十四小时开始。哺乳时应将婴儿唤醒,用中食二指捏住乳头,免碍婴儿的呼吸。
(1)哺乳的时间与次数
哺乳时间的长短,约十分至十五分钟。并应有一定的时间。其标准如下:
年龄 次数 上午时间 下午时间
初生至四月 七 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五月至十月 五 六、十、 二、六、十、
十一月至十二月 四 六、十、 二、六
小儿很容易养成习惯,哺乳的时间规定了以后,大抵非到了应哺乳的时候,不致啼哭。哺乳时间之外,倘使没有特别事故而哭的,那一定是因有大小便,或是衣服皱叠刺激皮肤等所引起的。一般妇女多在小儿哭的时候,不问原由,就拿乳来哺。这习惯最是不良,应当绝对避免。遵照规定时间哺乳,等到习惯之后,由其经验所得,就可推知婴儿啼哭的原因。倘小儿哭时,怒时,就眠时,戏笑时,都给他乳吃。视哺乳为慰乐的手段,这对于小儿的身体是很有害的。
盛怒后,或性交后,不可立即哺乳。在盛怒的时候,或性交的时候,更应该绝对禁止哺乳。
小孩断乳,大抵以十八个月为最适宜。
婴孩的襁褓,要在排尿排便后,每次取换。
小孩啼哭时四肢的运动,很合卫生。所以不必把他拥抱怀中。除哺乳外,平时可使他安静地睡在床上,但须把他的身体,常常左右转换。
初生儿不应该把他抱到外面去,因为过早的外出,有碍发育,容易犯疾病。温和的天气,普通要经过两星期以外,方可外出,如在冬季,那末要经过四星期。外出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也容易引起疾病。
(2)小儿的睡眠
小儿当有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的时问,大约如下:
初生至二岁 十六时至十八时
三岁至四岁 十四时至十六时
四岁至六岁 十二时至十五时
六岁至九岁 十时至十三时
九岁至十二岁 八时至十时
小儿多是患遗尿的,下午五时以后不可给他喝茶,或流汁的东西。临睡时应叫他先小便,夜里应该量时唤醒一二次,叫他小便,以免遗尿。也有因膀胱括约肌缺乏收束力而遗尿的,可教他当小便时,中途停止一二分钟,再继续解完。这样经过数次之后,就可不再遗尿了。这是锻炼括约肌的收束力很有效的办法。
(3)牙齿的卫生
小儿多患蛀牙,这是食屑在齿缝间起化学作用,产生酸类,破坏齿质,于是腐蚀成洞。我们应在小儿三四岁时,就教他刷牙漱口,养成清洁口腔的习惯。倘使看见齿面有黑色物,就要用牙刷刷去。
乳齿二十枚是要脱换的,倘因乳齿被蛀而用强拔去,那末永久齿的地位就参差不齐了。小儿换齿时间约在六岁到十二岁。当牙齿要换的时候,起初摇摇欲落,吃食物不方便,这时须每日轻轻摇动,勿用重力。这样经过几天,便自然容易脱落了。倘用力强拔,小儿便要喊哭,怕人著手,第二次便不肯摇了。若是听任它自落,迟迟不拔,也不妥善的,因为日久新齿从牙龈里生出来,便成重齿。那时即使看见新牙,急拔旧齿,可是已经参差不齐了。新齿初生的时候,不可吃硬的东西,和酸的东西。新齿生长得还没有坚固,吃硬的怕齿碎,酸的怕沁入齿质伤牙根。就是糖也不宜多吃的。
四、怎样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重要性没有什么两样。它和学校教育是相辅而行的。一般人对于教育的认识,只以为教育是学校里的事,因此有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便忽略过去了。有的父母因限于本身所受的教育程度,而不知怎样教育子女,竟凭情感而溺爱放纵。有的父母甚至在子女面前打牌,说谎,吵架。这种卑劣的举动,直接养成子女贫婪,放荡,狡猾,泼辣等恶习气。
(1)教育子女要先纠正自己
孩童有模仿的本能。在他开始学语的时候,就喜欢学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一个家庭中,要子女克己耐劳,应先从自己身上下手,要子女戒除不良习惯,应先来检点自己有没有不当做的事。假使父母有吸烟赌博等嗜好,就须自己先来戒除;倘或父母间发生意见上的冲突,就须从情理上谋取和平解决,不应使子女发觉或看到他们正面的冲突。因为子女对于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认为是正确的,而在尽力模仿。若是一旦被子女窥破了弱点而失却信仰以后,将来就使有善行,也要被子女看做不好的行为;而不屑被效法的了。所以做父母的要自身造成一种被信仰的力量。
有一类的父母对于儿子格外顺从,格外溺爱;对于女儿不免疏忽,不免轻视。这是违反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旨的,首楞严三昧经,佛说:“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男女都是人类,都是自己的骨肉,有什么轻重的分别呢?如果家庭间待子女不公平,非但有伤兄弟姊妹间的感情,而且也不是佛教徒所应做的。
(2)不可溺爱或苛刻或放任
很多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往往不是过分的溺爱,便是过分的严厉,苛刻申责,要不是,就取著放任的态度。这些都是错误的。
过分溺爱的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要怎样就答应怎样,真是千依百顺。于是便养成子女们一种自傲的习惯。以后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大发脾气。在家庭中有父母依从他,可是将来长大后,到社会上去,便没有人来顺从他的意志,于是就要和人发生争吵,到处碰壁。这样是从幼溺爱的害处。
过分苛刻申责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一味用严厉高压的手段,不假颜色,铁板面孔,使用命令式的口吻,给与牢狱式的生活。这种的教育法可使子女们心灵受著创痛。他们得不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情,只觉得父母是可怕的。于是由畏惧而生怨恨,由怨恨而生厌恶。日后子女成人就将视父母为老厌物了。
过分放任的父母,对于子女的一切,都不去指导和管理。一切都由子女自己去料理,或是嘱咐仆人代管。要知道儿童若不加管理,将来就会放荡不羁,无恶不作。子女幼时受不到良好的管教,将来如何能成为忠实的佛教徒、健全的公民呢?虽有学校教育补助其不足,然而家庭间养成的不良习惯,沾染已深,也不容易教诲了。
(3)教育子女母亲的责任比父亲更重大
子女在家庭中和母亲时刻在一处。比较和父亲的关系来得密切;所以要培养一个佛化的、完美人格的儿童,必须由母亲负担大部份的责任。母亲的一切举动,应作为子女的模范。要子女听话,要子女摹仿,就非自己以身作则不可;否则嘴里尽管这样说,那样说,自己却不切实做去,这样便失了做母亲的威信。有的母亲教孩子不要骂人,而自己常常不自觉地喊小孩作“小瘪三”“小拆老”“小猪猡”等等骂人的名词。她们还以为是亲匿的表现呢。佛告诉我们要“言行相应”,不只是在社会上要这样的去做,就是对待子女们也不可疏忽这一著。能说不能行的母亲是将失却子女们的信仰的。
尸迦罗越经里,我佛指示做父母对待子女的条件,有“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
(4)当念令去恶就善
去恶就善,就是要除去恶习,向善的一方面做去。教导孩子要随时随地注意他们的言行。有一类的父母和孩子游戏的时候,不是父亲教孩子打母亲,骂母亲;就是母亲教孩子,打父亲,骂父亲。他们以自私的占有欲,用这种卑劣的方法来测验孩子对于自己爱的程度。不知道这种打骂取乐的举动是就恶去善,是错误到极点了。这种举动映入小孩八识田中,而形成习惯,那就遗害不浅了。
有很多小孩用发脾气的方法,来达到他的欲望。当我们遇到这种小孩时,千万不可因他发脾气,而对他让步,满足他的要求;可是也不要对他生气打他骂他。他愈发脾气,我们愈要保持镇静,做出全不理睬的样子,好教他明白发脾气得不到甚么好处。
在别人面前,尤其是大庭广众之间,切勿责打小孩。否则,当小孩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以后,便会不知羞耻,预备挨骂挨打而任意犯过错的。有些儿童因受了骂,挨了打,由惧怕而嫉恨,而养成仇视父母的心理。
在某一本传记里,那个著者记载他父亲教育他的一段故事,很是幽默,很有深意,是很可以为我们训育小孩作楷模的。
“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且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见之,心知是我自己遗忘,并不责斥,也不喊我来看,他却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
“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上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
“写后交与我看,他不作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即此事也见先父所给我教育之一斑”。
各种轻便的事,应当教小孩去做。就是家庭里有佣人的,也应当使小孩共同服务。养成子女们勤劳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关于穿衣,折衣,扫地拭灰尘,整理东西等工作,都可以叫他们学习。当他们的工作做得圆满的时候,就要奖励他们。小孩是好胜的居多,所以与其多责罚,不如多奖励;但在奖励的时候,应该利用机会,加以指导,加以勉励。
我们要使小孩知道,无论对于什么人,必须有礼貌。碰著亲朋尊长要教他称呼。接受人家的礼物或好意时应该道谢。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招待。这种种都应该随时教他,使他自小就有敬重长者、扶助弱小、爱惜贫苦人的观念。
小孩子的同伴也很重要,有许多孩子的恶习气是从小朋友方面传习来的。我们应该为他注重和选择,应该使他和顽童疏远隔离。
不良的习惯要子女不沾染,最好用暗示的方法,使他们自知趋避。譬如小孩喜吃零食的,便把病从口入说起;小孩讲话肆无忌惮的,便把祸从口出说起;小孩不知礼貌,便把举动粗鲁不为人重视说起。诸如此类的纠正,自然可以使小孩的习性渐渐的就善了。
现在把去恶从善的要点概括如下:
1、不可说谎
2、不可骂人
3、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4、没有得到人家的允许不拿人家的东西
5、不要在路上吃东西
6、做错了事要承认要改去
7、别人说话的时候不随便插嘴
8、吃东西要细嚼
9、要爱惜花草和动物
10、东西用过后要放在原来的地方
11、要信靠佛菩萨
12、要劝小朋友们信仰佛教
13、每天早晚要做佛教简易早晚功课
14、做事要有始有终
(5)当教计书疏
计是计算——算学。书是读书和写字。疏是刻画——美术。当子女放学归家,或假日在家的时候,应该在规定时间内,督促他们温课习字及劳作等作业。如有疑问或错误的地方,应该详细的为他们解释或改正,使他们彻底明了。
算学是论关于数与量的科学。教小孩学算学,要顺序渐进,使他们多做练习题,而练习题要切合实用,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遇到难题而不能解决的时候,尽可能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倘若还是解答不出,这时可叫他们暂时把问题放在一边,休息一下,或者到外面去散步一次。最有效的办法,是叫他们闭目静坐专心念佛,把神经松弛,心身放宽,在静定之中有时很自然的会把难题悟解出来,因为定能发慧啊!
早晨读书最易记忆,尤其是做过佛教简易功课以后,头脑清醒容易了解书中的意义。这时就要督促他读书。遍数越多读越好,要到滚熟背诵为度。读白话语,读的语调就得像讲话一样,只要边读边听,听去清楚明白,自然能领会书中的大意和内容了。读文言文,句调要有轻重疾徐的音节,不可像说话一样,这在于多多读诵。多读了,自然声调悦耳,而文句的意义也能明了了。这就是所谓“熟能生巧”啊。
每课书必须要使小孩背熟;否则一时硬记,日子一久,便忘记了。长篇的书,可以先分段背熟,然后把全文读几遍,再统篇的背出。遇到过长的段落,可以由自己的意思再分几小段,因为分段的字句少,容易熟记。但最要紧的,还是在于集中注意力。假使在读书或阅书的时候,没有其他的杂念,能深深地把书中所写的事实,摄收到意识之中,恍如身入其境的去想像。这样读法,印象就特别深刻,进步也就很快了。
教子女临字,一点一划不可造次。先教他影格习字,等到写熟后,再教他临写。写字的姿势也很要紧,应该要身直头正。
做父母的要绝对禁止儿童看神怪武侠及其他无益的小说,使他们保持纯洁的思想。最好在闲暇时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使子女明了些佛教的道理,和卫生上、社会上、自然上浅近的常识。
我们不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在学校教师的身上。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是不能对每一个儿童个别的照顾得到的。教师除在课文上加以教导之外,还须办理校务,批改课卷,以及处置儿童们的纠纷。他们有这种种繁重的工作,是再没有精力能在课外为一个一个的儿童作精密的训导了。所以做父母的,从子女出生后,就要负起教养兼施的职责,为他们奠定良好品性和习惯的基础,然后和学校的教育才能相辅相承啊。
“疏”是美术。儿童有爱美、审美的本能。例如拿红花或红纸放在幼孩的面前,孩子即刻感觉喜悦了;又如儿童喜阅彩色的图画。这都是爱美的表现。审美的训练,可以增加人生的乐趣。所以,家庭间的布置要美术化,一切陈设和装饰,应该整齐、清洁、美观而不要奢华。屋外如有隙地,应该种一些花木,增加环境的美好。家庭的陈设和扫拭,也应随时激励儿童去做。但不可出以命令式,而须用激励的方法。实施美育,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6)当教持经戒
子女有相当识字能力后,可以教他读佛经。这是做父母的最大责任。第一步,先把佛教简易早晚功课教他读背,再把经中格言选出教他。有的人以为佛经文义深奥,成人尚不易懂,何况小孩呢?不知佛经虽然深奥的居多,可是有一部份是很浅显的。做父母的尽可把经中格言随意的编集起来,教授子女。如法句经,孛经,百喻经,八大人觉经,善生经,和玉耶女经等,就有很多的格言,可作儿童德育的教材;还有许多偈,也是很便于儿童诵习的。虽然儿童教育要注重兴趣,格言一类的文字,难免枯燥无味;然而做父母的倘能把佛教的格言,演成一种简单的寓言来解释,使小孩对于它发生兴趣,那末、自然能把这节佛语,深深地种入儿童的八识田中了。
人类不可无宗教信仰,而各种宗教中,当推佛教为最博大,最高尚,最美满。所以我们不独自己要信仰佛教,更须教导子女共同信仰。信仰的观念,植基于儿童的时代,为最适宜,最稳固。
所谓经戒,是指佛经的戒律,就是佛经中教人戒绝的事。教诲儿童不得这犯戒律,使他“童而习之”,那末终身就获益非浅了。所以信仰佛教,确为造就高尚人格的要件。
我们要时常对儿童讲佛教故事,和佛菩萨救苦救难感应的事实,使儿童的智识增广,知道佛恩的伟大,世间上有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使他的见闻不至局限在范围狭小的物质文明之中。
这种佛教故事、和善恶感应的事实的演讲,是佛化儿童训练法中,最有感动力,最易实行,和最适宜于家庭采用的。因为男女老幼没有不喜听故事的,当儿童在听故事的时候,喜怒哀乐的情感常随著故事的发展而变迁,好善恨恶的观念,也每每顺著故事而生起。在听了故事之后,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常会留存在脑海里,时日久了,儿童既受故事的薰陶,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会不期然而然的和佛化儿童的准绳相符合了。
要获得演讲故事的技巧,我们须多看故事书籍。如百喻经,就是一种最佳的故事书。演讲时,说话要浅明有趣,不妨随时复述已经说过的要点,以求容易明了。口音、面容、手势的应用,可以辅助显示故事的情节和演述者个人的感触的,都应当适宜的施用。此外应当随时发问,考察儿童是否在注意倾听,是否发生兴趣,是否有所感触。父母要佛化子女,于故事要特别注意,这是训练佛化儿童最妥善的方法。
(1)孕妇的饮食与睡眠
孕妇穿的衣服要宽松,食物应易消化而富于滋养料的。禁止一切有刺檄性的食物。如辣椒烟酒等。大便宜有定时。睡眠每日至少八小时。午后应睡一小时。到孕期末月的时候,更要多睡,使得到充分的休息。
(2)孕期中的摄生
孕期中除末月外,可作日常轻便家务;但不宜举重和攀高,以免堕胎的危险。
下部务须清洁,时用温水擦洗。在孕期中,性交务须节制,理宜分床,以免同衾引起纵欲,以致流产。在孕后五个月及产后八个星期中,更要绝对禁止性交。
孕妇的言语行动以及日常的生活,心理的变迁,都能影响到胎儿;因为身体和精神不可分离的。身体有障碍,即刻影响到精神;精神有障碍,即刻影响到身体。所以孕妇的精神,必须安静,宽和,愉快。对于悲哀,惊惧,忿怒等,应极力避免。每日除例行的佛教早晚功课外,应加读“华严离垢地章”和“华严第一回向章”各一遍,可以增长慈悲喜悦的心情。这对于胎教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应多阅其他佛书。因为生理的障碍,在产前三个月可以暂停顶礼。
分娩的日期是可以预先推算而得的,大约由最终月经的第一日算起,经过二百八十日左右才分娩,但是有时也有例外。分娩期的延缓,并不一定属于病态,可以不必心焦。然而最妥善的办法,是请医生时时加以检查。
二、分娩须知
分娩期近,下腹常觉疼痛。这是胎儿下坠,分娩期迫的现象,不必忧虑,且不可因略有腹痛,就张皇临褥;也不可勉强忍痛操作。但觉腹痛一阵紧一阵(就是病的时间较歇的时间更长)而且痛的次数也渐接近,并有黏性的液质下来的时候,这才应该准备临褥。在家中生产的,可预告通知助产士,并且把婴孩和分娩所必需的用品,检出放在一处。
(1)婴儿的初生
婴儿初生的时候,待脐带剪断后,给他洗浴。洗的时候,先洗头,次洗身。洗完之后,再用消毒细巾,将眼眶中不洁的东西,轻轻揩净。
分娩后经过四五分钟,脐带血管之搏动停止,这时助产士可用清洁锋利的剪刀,把脐带在离婴儿身上六七寸处剪断。然后用消毒棉花和绷带,不宽不紧的包扎好。这脐带就渐渐枯干,如胶质般呈暗赤色。五日或七日以后,自皮肤接连处脱落。这个地方就成轻度的创痕,应特别留意清洁。
(2)产后的休养
分娩后一星期左右应该仰卧。绝对保持安静,默念佛号。健全的产妇在第二日也可作半侧卧。但半侧卧的时间不可过长。约一星期左右,略可起坐。第十一日起可在床上照常做早晚功课。大抵分娩后,产妇至少须二周静卧褥中,使生殖器恢复原有状态。倘分娩后数日,就离床褥,这是很危险的,往往因此使子宫久不复位。
分娩后例有恶露,大抵须十余日才止。其量逐渐减少。初时状如血液,而杂以膜片(脱落膜)。五六日间,渐易为淡红色。八九日就成为黄白色的黏液。所以在恶露没有完净的时候,股际或臀下,宜夹消毒的布片,以便时时掉换。并宜时加洗涤,用温开水或消毒药液均可,每天一二次。
分娩后产房宜安静,不得杂谈喧笑。凡可忧可悲的事,不可使产妇知道。婴儿有疾病,或肢体畸形的,也要对她暂守秘密。最好有志趣相投的佛教同道,和她谈谈佛经里的故事,使她欢慰而不至寂寞。江浙一带风俗以为产房是污浊的,年老的人——尤其是念佛的人常常避著不敢进去和产妇谈话,这是违背佛教的,这种习俗应该把它打破。
产妇的食品在一个月内宜淡食。碱的食物能减少乳汁,看护产妇的人切须注意。
产妇在四星期后可以入浴。六星期后可处理一般的家事。当产妇在静卧期中,正好每日默念“阿弥陀佛”圣号。不要以为恶露不净,有罪过,不敢念。这种错误观念,应该加以纠正。因为佛经里曾经说明:一个诚心念佛的人,处处都是她的道场。尤其在分娩的时候,必须要念佛菩萨圣号,使母子得到安全的保障。
三、怎样育婴
婴儿生后,约十二小时,可给以温开水一二次(或轻泻剂)。产后宜卧床哺乳,第一次当在产后二十四小时开始。哺乳时应将婴儿唤醒,用中食二指捏住乳头,免碍婴儿的呼吸。
(1)哺乳的时间与次数
哺乳时间的长短,约十分至十五分钟。并应有一定的时间。其标准如下:
年龄 次数 上午时间 下午时间
初生至四月 七 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五月至十月 五 六、十、 二、六、十、
十一月至十二月 四 六、十、 二、六
小儿很容易养成习惯,哺乳的时间规定了以后,大抵非到了应哺乳的时候,不致啼哭。哺乳时间之外,倘使没有特别事故而哭的,那一定是因有大小便,或是衣服皱叠刺激皮肤等所引起的。一般妇女多在小儿哭的时候,不问原由,就拿乳来哺。这习惯最是不良,应当绝对避免。遵照规定时间哺乳,等到习惯之后,由其经验所得,就可推知婴儿啼哭的原因。倘小儿哭时,怒时,就眠时,戏笑时,都给他乳吃。视哺乳为慰乐的手段,这对于小儿的身体是很有害的。
盛怒后,或性交后,不可立即哺乳。在盛怒的时候,或性交的时候,更应该绝对禁止哺乳。
小孩断乳,大抵以十八个月为最适宜。
婴孩的襁褓,要在排尿排便后,每次取换。
小孩啼哭时四肢的运动,很合卫生。所以不必把他拥抱怀中。除哺乳外,平时可使他安静地睡在床上,但须把他的身体,常常左右转换。
初生儿不应该把他抱到外面去,因为过早的外出,有碍发育,容易犯疾病。温和的天气,普通要经过两星期以外,方可外出,如在冬季,那末要经过四星期。外出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也容易引起疾病。
(2)小儿的睡眠
小儿当有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的时问,大约如下:
初生至二岁 十六时至十八时
三岁至四岁 十四时至十六时
四岁至六岁 十二时至十五时
六岁至九岁 十时至十三时
九岁至十二岁 八时至十时
小儿多是患遗尿的,下午五时以后不可给他喝茶,或流汁的东西。临睡时应叫他先小便,夜里应该量时唤醒一二次,叫他小便,以免遗尿。也有因膀胱括约肌缺乏收束力而遗尿的,可教他当小便时,中途停止一二分钟,再继续解完。这样经过数次之后,就可不再遗尿了。这是锻炼括约肌的收束力很有效的办法。
(3)牙齿的卫生
小儿多患蛀牙,这是食屑在齿缝间起化学作用,产生酸类,破坏齿质,于是腐蚀成洞。我们应在小儿三四岁时,就教他刷牙漱口,养成清洁口腔的习惯。倘使看见齿面有黑色物,就要用牙刷刷去。
乳齿二十枚是要脱换的,倘因乳齿被蛀而用强拔去,那末永久齿的地位就参差不齐了。小儿换齿时间约在六岁到十二岁。当牙齿要换的时候,起初摇摇欲落,吃食物不方便,这时须每日轻轻摇动,勿用重力。这样经过几天,便自然容易脱落了。倘用力强拔,小儿便要喊哭,怕人著手,第二次便不肯摇了。若是听任它自落,迟迟不拔,也不妥善的,因为日久新齿从牙龈里生出来,便成重齿。那时即使看见新牙,急拔旧齿,可是已经参差不齐了。新齿初生的时候,不可吃硬的东西,和酸的东西。新齿生长得还没有坚固,吃硬的怕齿碎,酸的怕沁入齿质伤牙根。就是糖也不宜多吃的。
四、怎样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重要性没有什么两样。它和学校教育是相辅而行的。一般人对于教育的认识,只以为教育是学校里的事,因此有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便忽略过去了。有的父母因限于本身所受的教育程度,而不知怎样教育子女,竟凭情感而溺爱放纵。有的父母甚至在子女面前打牌,说谎,吵架。这种卑劣的举动,直接养成子女贫婪,放荡,狡猾,泼辣等恶习气。
(1)教育子女要先纠正自己
孩童有模仿的本能。在他开始学语的时候,就喜欢学大人的一举一动。所以一个家庭中,要子女克己耐劳,应先从自己身上下手,要子女戒除不良习惯,应先来检点自己有没有不当做的事。假使父母有吸烟赌博等嗜好,就须自己先来戒除;倘或父母间发生意见上的冲突,就须从情理上谋取和平解决,不应使子女发觉或看到他们正面的冲突。因为子女对于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认为是正确的,而在尽力模仿。若是一旦被子女窥破了弱点而失却信仰以后,将来就使有善行,也要被子女看做不好的行为;而不屑被效法的了。所以做父母的要自身造成一种被信仰的力量。
有一类的父母对于儿子格外顺从,格外溺爱;对于女儿不免疏忽,不免轻视。这是违反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旨的,首楞严三昧经,佛说:“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男女都是人类,都是自己的骨肉,有什么轻重的分别呢?如果家庭间待子女不公平,非但有伤兄弟姊妹间的感情,而且也不是佛教徒所应做的。
(2)不可溺爱或苛刻或放任
很多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往往不是过分的溺爱,便是过分的严厉,苛刻申责,要不是,就取著放任的态度。这些都是错误的。
过分溺爱的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要怎样就答应怎样,真是千依百顺。于是便养成子女们一种自傲的习惯。以后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大发脾气。在家庭中有父母依从他,可是将来长大后,到社会上去,便没有人来顺从他的意志,于是就要和人发生争吵,到处碰壁。这样是从幼溺爱的害处。
过分苛刻申责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一味用严厉高压的手段,不假颜色,铁板面孔,使用命令式的口吻,给与牢狱式的生活。这种的教育法可使子女们心灵受著创痛。他们得不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情,只觉得父母是可怕的。于是由畏惧而生怨恨,由怨恨而生厌恶。日后子女成人就将视父母为老厌物了。
过分放任的父母,对于子女的一切,都不去指导和管理。一切都由子女自己去料理,或是嘱咐仆人代管。要知道儿童若不加管理,将来就会放荡不羁,无恶不作。子女幼时受不到良好的管教,将来如何能成为忠实的佛教徒、健全的公民呢?虽有学校教育补助其不足,然而家庭间养成的不良习惯,沾染已深,也不容易教诲了。
(3)教育子女母亲的责任比父亲更重大
子女在家庭中和母亲时刻在一处。比较和父亲的关系来得密切;所以要培养一个佛化的、完美人格的儿童,必须由母亲负担大部份的责任。母亲的一切举动,应作为子女的模范。要子女听话,要子女摹仿,就非自己以身作则不可;否则嘴里尽管这样说,那样说,自己却不切实做去,这样便失了做母亲的威信。有的母亲教孩子不要骂人,而自己常常不自觉地喊小孩作“小瘪三”“小拆老”“小猪猡”等等骂人的名词。她们还以为是亲匿的表现呢。佛告诉我们要“言行相应”,不只是在社会上要这样的去做,就是对待子女们也不可疏忽这一著。能说不能行的母亲是将失却子女们的信仰的。
尸迦罗越经里,我佛指示做父母对待子女的条件,有“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
(4)当念令去恶就善
去恶就善,就是要除去恶习,向善的一方面做去。教导孩子要随时随地注意他们的言行。有一类的父母和孩子游戏的时候,不是父亲教孩子打母亲,骂母亲;就是母亲教孩子,打父亲,骂父亲。他们以自私的占有欲,用这种卑劣的方法来测验孩子对于自己爱的程度。不知道这种打骂取乐的举动是就恶去善,是错误到极点了。这种举动映入小孩八识田中,而形成习惯,那就遗害不浅了。
有很多小孩用发脾气的方法,来达到他的欲望。当我们遇到这种小孩时,千万不可因他发脾气,而对他让步,满足他的要求;可是也不要对他生气打他骂他。他愈发脾气,我们愈要保持镇静,做出全不理睬的样子,好教他明白发脾气得不到甚么好处。
在别人面前,尤其是大庭广众之间,切勿责打小孩。否则,当小孩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以后,便会不知羞耻,预备挨骂挨打而任意犯过错的。有些儿童因受了骂,挨了打,由惧怕而嫉恨,而养成仇视父母的心理。
在某一本传记里,那个著者记载他父亲教育他的一段故事,很是幽默,很有深意,是很可以为我们训育小孩作楷模的。
“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且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见之,心知是我自己遗忘,并不责斥,也不喊我来看,他却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
“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上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
“写后交与我看,他不作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即此事也见先父所给我教育之一斑”。
各种轻便的事,应当教小孩去做。就是家庭里有佣人的,也应当使小孩共同服务。养成子女们勤劳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关于穿衣,折衣,扫地拭灰尘,整理东西等工作,都可以叫他们学习。当他们的工作做得圆满的时候,就要奖励他们。小孩是好胜的居多,所以与其多责罚,不如多奖励;但在奖励的时候,应该利用机会,加以指导,加以勉励。
我们要使小孩知道,无论对于什么人,必须有礼貌。碰著亲朋尊长要教他称呼。接受人家的礼物或好意时应该道谢。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招待。这种种都应该随时教他,使他自小就有敬重长者、扶助弱小、爱惜贫苦人的观念。
小孩子的同伴也很重要,有许多孩子的恶习气是从小朋友方面传习来的。我们应该为他注重和选择,应该使他和顽童疏远隔离。
不良的习惯要子女不沾染,最好用暗示的方法,使他们自知趋避。譬如小孩喜吃零食的,便把病从口入说起;小孩讲话肆无忌惮的,便把祸从口出说起;小孩不知礼貌,便把举动粗鲁不为人重视说起。诸如此类的纠正,自然可以使小孩的习性渐渐的就善了。
现在把去恶从善的要点概括如下:
1、不可说谎
2、不可骂人
3、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4、没有得到人家的允许不拿人家的东西
5、不要在路上吃东西
6、做错了事要承认要改去
7、别人说话的时候不随便插嘴
8、吃东西要细嚼
9、要爱惜花草和动物
10、东西用过后要放在原来的地方
11、要信靠佛菩萨
12、要劝小朋友们信仰佛教
13、每天早晚要做佛教简易早晚功课
14、做事要有始有终
(5)当教计书疏
计是计算——算学。书是读书和写字。疏是刻画——美术。当子女放学归家,或假日在家的时候,应该在规定时间内,督促他们温课习字及劳作等作业。如有疑问或错误的地方,应该详细的为他们解释或改正,使他们彻底明了。
算学是论关于数与量的科学。教小孩学算学,要顺序渐进,使他们多做练习题,而练习题要切合实用,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遇到难题而不能解决的时候,尽可能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倘若还是解答不出,这时可叫他们暂时把问题放在一边,休息一下,或者到外面去散步一次。最有效的办法,是叫他们闭目静坐专心念佛,把神经松弛,心身放宽,在静定之中有时很自然的会把难题悟解出来,因为定能发慧啊!
早晨读书最易记忆,尤其是做过佛教简易功课以后,头脑清醒容易了解书中的意义。这时就要督促他读书。遍数越多读越好,要到滚熟背诵为度。读白话语,读的语调就得像讲话一样,只要边读边听,听去清楚明白,自然能领会书中的大意和内容了。读文言文,句调要有轻重疾徐的音节,不可像说话一样,这在于多多读诵。多读了,自然声调悦耳,而文句的意义也能明了了。这就是所谓“熟能生巧”啊。
每课书必须要使小孩背熟;否则一时硬记,日子一久,便忘记了。长篇的书,可以先分段背熟,然后把全文读几遍,再统篇的背出。遇到过长的段落,可以由自己的意思再分几小段,因为分段的字句少,容易熟记。但最要紧的,还是在于集中注意力。假使在读书或阅书的时候,没有其他的杂念,能深深地把书中所写的事实,摄收到意识之中,恍如身入其境的去想像。这样读法,印象就特别深刻,进步也就很快了。
教子女临字,一点一划不可造次。先教他影格习字,等到写熟后,再教他临写。写字的姿势也很要紧,应该要身直头正。
做父母的要绝对禁止儿童看神怪武侠及其他无益的小说,使他们保持纯洁的思想。最好在闲暇时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使子女明了些佛教的道理,和卫生上、社会上、自然上浅近的常识。
我们不可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在学校教师的身上。因为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是不能对每一个儿童个别的照顾得到的。教师除在课文上加以教导之外,还须办理校务,批改课卷,以及处置儿童们的纠纷。他们有这种种繁重的工作,是再没有精力能在课外为一个一个的儿童作精密的训导了。所以做父母的,从子女出生后,就要负起教养兼施的职责,为他们奠定良好品性和习惯的基础,然后和学校的教育才能相辅相承啊。
“疏”是美术。儿童有爱美、审美的本能。例如拿红花或红纸放在幼孩的面前,孩子即刻感觉喜悦了;又如儿童喜阅彩色的图画。这都是爱美的表现。审美的训练,可以增加人生的乐趣。所以,家庭间的布置要美术化,一切陈设和装饰,应该整齐、清洁、美观而不要奢华。屋外如有隙地,应该种一些花木,增加环境的美好。家庭的陈设和扫拭,也应随时激励儿童去做。但不可出以命令式,而须用激励的方法。实施美育,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6)当教持经戒
子女有相当识字能力后,可以教他读佛经。这是做父母的最大责任。第一步,先把佛教简易早晚功课教他读背,再把经中格言选出教他。有的人以为佛经文义深奥,成人尚不易懂,何况小孩呢?不知佛经虽然深奥的居多,可是有一部份是很浅显的。做父母的尽可把经中格言随意的编集起来,教授子女。如法句经,孛经,百喻经,八大人觉经,善生经,和玉耶女经等,就有很多的格言,可作儿童德育的教材;还有许多偈,也是很便于儿童诵习的。虽然儿童教育要注重兴趣,格言一类的文字,难免枯燥无味;然而做父母的倘能把佛教的格言,演成一种简单的寓言来解释,使小孩对于它发生兴趣,那末、自然能把这节佛语,深深地种入儿童的八识田中了。
人类不可无宗教信仰,而各种宗教中,当推佛教为最博大,最高尚,最美满。所以我们不独自己要信仰佛教,更须教导子女共同信仰。信仰的观念,植基于儿童的时代,为最适宜,最稳固。
所谓经戒,是指佛经的戒律,就是佛经中教人戒绝的事。教诲儿童不得这犯戒律,使他“童而习之”,那末终身就获益非浅了。所以信仰佛教,确为造就高尚人格的要件。
我们要时常对儿童讲佛教故事,和佛菩萨救苦救难感应的事实,使儿童的智识增广,知道佛恩的伟大,世间上有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迹;使他的见闻不至局限在范围狭小的物质文明之中。
这种佛教故事、和善恶感应的事实的演讲,是佛化儿童训练法中,最有感动力,最易实行,和最适宜于家庭采用的。因为男女老幼没有不喜听故事的,当儿童在听故事的时候,喜怒哀乐的情感常随著故事的发展而变迁,好善恨恶的观念,也每每顺著故事而生起。在听了故事之后,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常会留存在脑海里,时日久了,儿童既受故事的薰陶,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会不期然而然的和佛化儿童的准绳相符合了。
要获得演讲故事的技巧,我们须多看故事书籍。如百喻经,就是一种最佳的故事书。演讲时,说话要浅明有趣,不妨随时复述已经说过的要点,以求容易明了。口音、面容、手势的应用,可以辅助显示故事的情节和演述者个人的感触的,都应当适宜的施用。此外应当随时发问,考察儿童是否在注意倾听,是否发生兴趣,是否有所感触。父母要佛化子女,于故事要特别注意,这是训练佛化儿童最妥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