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崇·贤宗法师:管理情绪、端正行为的心灵药方——天亲菩萨“五事持故”分享
发布时间:2024-08-14 02:10:15作者:大悲咒全文网尊敬的照明法师、各位同修:
早上好!从大家报名到现在我一直在外,直到昨天才回来,我的老同学还特地从福建赶过来,真的很对不起。照明法师在佛学教育上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有这样的导师带领你们度过这期禅修,在座的各位都很有福报。
我今天要讲的是天亲菩萨《发菩提心论》中的“五事持故”。什么叫做“菩提心”呢?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所以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天亲菩萨讲,发无上利他之善心有五种原因,称为“五事持故”,它指的是:一者能坚固其心,二者能制伏烦恼,三者能遮(止)放逸,四者能破五盖,五者能勤修行六波罗密。这五个决定誓指的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今天,我这这里谈一谈自己所感悟到的一些东西,但愿能够给各位同修带来一星半点的启发就好。
一、能坚固其心
首先,发无上菩提之心能够使我们固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能够坚定地行完正确的道路、凝望良善的信仰。
我们知道,在这个世间上做任何事情,当你认定了正确的方向,剩下来的就是要坚持,你能坚持多久,最后你的果报就越大。古话说“千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如果你不能坚持到底,那么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特别是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在刚开始的一两个月虽然你每天坚持,还是很可能还是没有入门。你会有一些零星的感受和体会,但要真正地获得禅修的好处,就要不间断地从内心去提升和觉察自己。
2009年我们办了50多期的禅修,人少的时候七八个人,多的时候90多个人,但是不管人多人少,我们的质量都是一样的。哪怕只有一个人过来禅修,我们也会给他相同质量的分享。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做法,当我们抱着这种思想去做事情,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记得有一个很著名的游泳健将曾经想创造一个横渡大西洋的世界记录。当他那天游到英吉利海峡时雾特别大,到最后坚持不下去了。因为雾太大看不到岸边,就这样放弃了,等他爬上船一看,其实离岸边没有多远了。所以,人生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包括自己的修行、事业、为人处世,都要有坚持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到最后后悔的是自己。
二、能制伏烦恼
我们说,发菩提心能使自己更为坚定,而一个坚定的人自然很少生出烦恼来。这是一层因得一层果报,修行如果得当,自然会将人心引到开阔的境地上来。
但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些缺点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常常进退维谷。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所突破吗?最大的枷锁就是我们的烦恼,很多障碍、妄想使我们不能自拔。烦恼使我们身上产生毒素,就像绑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腐浊我们的身心健康。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就是让我们的内心安静下来、干净下来。干净就是没有烦恼,得到无上清净,没有是非我执,没有任何障碍,这样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我昨天在厦门对企业家们讲到,你长得美若天仙的时候,别人骂你很丑,你一点都不会在意,这是很正常的;但你如果长得很丑,别人骂你丑,你肯定会跳起来,因为你内心知道自己恰恰缺少这方面的东西。很多女士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就怕别人问她年龄,人家说问的人不礼貌,其实是因为被问的人心存芥蒂罢了。当你十八岁时,人家问你多大了,你肯定巴不得马上说我十八岁了。而当春秋见长,这个问题竟然变成了一种冒犯。你还是你,但是年龄改换了你年轻的、不设防的、快乐的心。就是这样,当自己内心缺少什么,就会畏惧什么!
在《名牌至上》一书中,作者指出“亚洲拜物教”已经形成,年轻人疯狂地追求一线奢侈品牌,纷纷期望把成功穿在自己身上以获得尊重。一项针对 20至30岁的东京女性的调查显示,将近 94%的人拥有一件 Louis Vuitton单品。其他名牌的普及率也很高,92%的人拥有 Gucci,57%拥有 Prada,51%拥有 Chanel,从经济新贵到贫民百姓都成为了奢侈品的忠实拥趸。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在物质的掩映下,人的心灵越来越显出浮躁与苍白。一个真正对自身充满信任与尊重的人,不需要假借这些象征性符号来标示自己的地位。一个内心饱满的人,他或许也会使用名牌,但是他在意的只是品质,而非更多凭借象征符号体系产生的标榜意味。超越自身实力的无妄之求,只能使人产生更多的烦恼。这些烦恼都存在于自我的内心,被别人一点就燃起来了。我们内心的烦恼太多,所以要一一去观照它、觉察它,最后去面对它。
真正的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修道圆满,不断把自我缺陷改正过来,不断把负面的情绪导向正面,不断把自我心量打开。心量的大小决定你人生的格局,人生的格局就会影响你未来的成就。不用非得做一个大企业,做一个风云人物,当你有一定的心量,人生在就会很快乐。不然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会羁绊你。别人说你一句你就会很在乎,说明心量还非常的狭小。想想看,我们每天有饭吃,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我还在乎什么?人生最关键的就是这么几点,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呢?吃饭不就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吗?为什么要在乎吃什么山珍海味呢?有衣服能够穿暖为什么还要在乎穿什么名牌呢?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健康地持续下去。有时候我就想,我如果得癌症了,那是我的业力,说明的生命应当要到此终了,如果没有钱治我就不治。
大家知道台湾有一个很著名的法师叫圣严法师,当医生告诉他,他的生命即将终结,只有通过大型手术才能把这个病治好。但是圣严法师放弃了治疗,不是因为他没钱,也不是因为可能会治不好,而是圣严法师觉得这是业力告诉他生命应该到这里结束了,所以他放弃医治,去年去世了。圣严法师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被世人认为是台湾第一大禅宗高僧。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恐惧,结果过多的担心反而会生出更多的问题。
我们所有人的执着都是因为欲望不断地在自我膨胀,我不是要教你们消极的思想,而是要用更高远的境界去看待人的生命,用开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存在的过程。为什么我今天特别烦,这时要不断地追问下去,把因找出来,把根源找出来,最后发现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要远离烦恼,实际上最佳的方式就是通过自省制服它。
古代的禅师在参话头:我是谁?那个骷髅是谁?那个顶着死尸行走的是谁?大家想想看,这是把我们自身一层一层地进行解剖。但是很多人还是喜欢往自己的脸上抹东西,在自己身上花那么多钱,就是因为放不下我执。其实自然是最好的,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我们身上的毒素少一点,最后死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痛苦。你们知道得了癌症的人是多么的痛苦,身上有千百个毛孔在疼痛,每一寸肌肤都在受着痛苦的煎熬。到了晚期,如果不打杜冷丁都睡不着觉,最后七孔流血。想想那是多么的难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自己的脑子还是清醒的,比地狱里面的那种痛苦还要苦。我们都不会珍惜自己,每一次生气,我们身上的癌细胞都在翻倍地增长。我们不能任意给自己制造烦恼,要让自己的心时刻安静下来。什么叫安住?你们说一说。
学员:安住就是把心闲下来、清净、没有妄想、活在当下。
法师:这都是!也可以说安住是我们的身体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我们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计较、执着、挂碍都要放下,时刻让自己处于宁静、喜乐、安详的状态里。这种安住需要我们不断在身心合一的状态中去感悟。
三、能遮(止)放逸
天亲菩萨立决定誓,要发菩提心,第三就讲这无上正等正觉能使人保持度量,使放逸之心休止。
放逸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跟着感觉走,让自己的行为无节制地做任何事情。有人说,放诞是魏晋风度中最吸引人的东西,比如“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这一点我不能同意。魏晋名士的放诞是一种生命的藏锋,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的有效伪装。今天的人,喜欢喝酒就喝的酩酊大醉,我喜欢夜生活就通宵玩乐,这样的放诞往往是形式超过内容,放纵了自己的感官享受,最后危害到自己的身体。所谓物极必反,我们过分地透支身体的能量,必然就会短命。就像一壶水,你用小火烧可以烧一天,你如果把火加大好几倍的话,可能几十分钟就把它烧干了。我们身体的能量也是这样,你本来可以活100岁,但是你一直在透支,最后只能活的很短。如果想让自己健康、长寿,就不能让自己过激地做事情。生活要不断地保持和谐,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和谐,身体和自然的和谐,身体和事业的和谐。琴弦长时间绷紧就容易坏掉,好的老师弹完琴以后都会把琴弦放松,第二次要弹的时候再重新调。我们的身体跟弦一样要松紧有度、劳逸结合,在生活当中时刻注意身心的和谐,你能和谐就不会过激,这样就能保持从容的心态去生活。
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觉察自己的行为,不要妄图判断别人的是与非,别人的对与错,那些都是别人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但我们总是觉得这样做是对的,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等等,找一大堆的理由,然后给自己找一大堆的是非和烦恼出来
。为什么自己要贬低自己?为什么不让自己放下?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当这样的愚者:不会用更开阔的心去面对自己的每个当下。这说明我们是众生,是愚者,看待问题还很肤浅。看到别人企业做的很大,别人有好车、有别墅,你也想要,你每天活在对比和计较当中,永远都不会快乐,只有自己内心充满着喜乐,才能活得快乐。为什么要跟别人对比呢?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世界。很多母亲教育孩子要成为什么大官,什么大学的教授等等,当所有人都往一个塔尖去挤的时候会怎么样?只能让自己挫败得更严重。三毛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大家长大了要当什么?很多同学都讲要当科学家、国家元首、企业家等等,只有三毛讲她要成为一个快乐的拾垃圾的人。老师就找她谈话了,你的理想怎么可以是一个捡垃圾的人呢?如果是你们的孩子说长大后要捡垃圾,你们会怎么样?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吗?是不是也会把你自己的价值观,自己所认可的那种方向强加给孩子呢?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下一代,很少有人去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自己渴望的东西,对孩子应当要有意识的引导。你要让他学书法,首先就要让他喜欢上书法,才能把它学好,不要强制他去做一些事情,让他无可奈何地接受。真正智慧的父母亲应该要学会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人家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喜欢的事物当中,他才会很投入地去做这件事情,反之就会痛苦不堪。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就需要父母好好去引导,人家说孩子最好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最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多拿点时间陪陪你的孩子,多拿点时间跟他去玩一玩,能抱他在怀中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同时也要想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把自己带大的。在生活中要学会观照自己,要时刻觉察自己,不要让自己的烦恼蔓延,所以要遮止放逸,不要让自己的心任意自流。
四、能破五盖
“盖”就是烦恼,五盖就是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人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这里说发菩提心要破除五种烦恼。
首先要破除的是贪欲。人天生具有贪欲之心,这是很正常的。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们要守欲知足,要淡泊名利。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人生来就有欲求,所以要守;第二,真正好的方法是要求我们把名利看淡,而不是让人们消极对待,不去追求。人要吃饭才能滋养身体,这是生命所必需的;那过度的欲什么是呢?这个饭菜不好吃我不吃,这个菜好吃我就多吃点。你们这几天在寺里吃饭有什么感受?当你的内心专注于你的饮食,专注于你的味觉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饭才是最好吃的。但是很多人不是这样的,吃饭的时候在聊天,在想别的问题,然后遇到好吃的东西就想着摇自己储存起来,人类就是这样,天生具有贮藏物品的倾向。大家知道吗?动物世界里面拍到狮子吃饱的时候,一只绵羊从它身边经过,它不会去抓它,但是我们人呢?就会把这个羊冰冻起来,今天吃不完留到下一顿吃,下顿吃不完就把它卖掉。少欲是属于正常的生活,当你贪得无厌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制造很多烦恼。学佛就要把自己那个欲望放下,但不等于放弃。
第二要破除嗔恚。嗔恚就是生气、愤怒。人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脸就会变形,满脸通红,两个眼珠就像要爆出来一样,这时他身上的血就会短暂地凝固。经常生气的人他脸上的肉都是横的,经常保持慈祥的人他的脸就像花儿一样的绽放,而经常禅修的人他脸上非常的宁静、祥和、自在,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那么从容有度,所以有什么样的心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和表现。很多人问我师父你会不会看相?我就说你们每个人都会看相,当你看一个人面相很舒服,这个人就有修行,境界就很高,这样的人做事情就很容易成功,如果这个人满脸嗔恨,你都不想跟他讲话,更何况做事情呢?就这么简单。
第三要破除惛沉睡眠。睡眠不能过度,成人每天至少要睡六个小时,如果你觉得不困就不要去睡觉。平时疲惫的时候就让自己的身心安静下来,然后做一次深呼吸。昨天在厦门讲完课累得不行了,离上飞机还有两个多小时,还要陪朋友吃饭聊天。厦门的天气又很热,有二十多度,我穿着很厚的衣服还戴着帽子,我回到酒店洗了个澡,打会儿坐,就清净下来了,身体的能量很快又恢复起来。当我到机场的时候,特别的困,好想在机场的凳子上睡一觉,但是我是师父啊,不能做这么失礼的事情,我就把腿盘起来在那里打坐,上飞机以后我精神就很好了,拿本书开始看。大家在生活中要学会张弛有度,要靠自己去把握,在工作当中有时候压力会很大,要做事情没办法。但是,首先要学会心的放松,用宽松的心去面对,这件事情今天实在完成不了,精神已经疲惫得不行了,那就让自己休息一下,明天早点起来把这件事情做好。
第四要破除掉举恶作盖,又作掉悔盖,身无故游行为掉,心中忧恼为悔,就是说要把无目的的行为,心中的烦躁、躁动、妄想破除掉。我们的心一吊起来的时候就会不安,刚才教大家把心安下来,把心放下来,放下来就能活在当下,所以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是否安住在当下。水搅拌的时候就会浑浊,沉淀下来的时候就清澈,连水底都能看得清楚。我们的内心也是一样的,浮躁的时候就会上下不安,头脑当中就失去理智,看待问题就不明智,在那时候的决策判断几乎都是错误的;而我们内心安静下来的时候,就会很清楚地去处理每一件事情。所以,消除掉悔盖很重要,通过禅修就能把我们躁动的心沉淀下来,这样才能平静地看待问题。佛教里面讲戒能生定、定能生慧。破除掉举盖就是为了防止我们烦躁、妄想纷飞。
最后讲要破疑盖。疑,就是怀疑不决,对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决策,没有站在另外一个高度看待问题。聪明不等于智慧。很多人只会看眼前的问题,彷佛家庭破裂了,事业倒闭了,生命存在就没有意义了。于是很多人就会选择自杀、一蹶不振、借酒消愁等等。如果企业倒闭了,你想一想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东山再起呀!把企业放下的时候你可能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呢!杭州有一个永福寺,浙江省政府有一个退休的处长跑到寺里去看门,因为以前忙于政府的工作,非常的繁忙,天天为各种事情操劳,现在无官一身轻,在寺里扫地、看门就觉得很舒服。你今天失去了一直以来你最看重的东西,说不定是放下一个很大的包袱,让自己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展现出来,所以生活当中的是与非,很难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看待。方方写了一篇小说叫《刀锋上的蚂蚁》,说一个潦倒的画家受资助在海外获得了成功,但是同时,他也背叛了他的婚姻。所以要记住,没有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结果。当一个人眼睛失明了,断掉一条腿,他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明天?抱怨有什么用?应该以另一个视角去面对它、接受它,最后解决它。
破除五盖的思想对我是很有帮助的,经常用五盖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观照自己的生活,生活处处都是相通的。
五、能勤修行六波罗密。
六波罗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这一条宋老师跟大家讲过了,我简单地讲一下:
一说布施。布施是向有需要的人行有需要的事。布施没有多少,不分大小,都能够带给你一颗丰足的心。你如果有一颗布施的心,你的行为举止就能处处自利利人。
二说持戒。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行为放逸,有时候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来到寺院要遵守寺院的一些规矩,要想身体健康就要遵守健康的方法,这些都是持戒。佛教的持戒就是为了保护我们更好地活着。
三说忍辱。从某个角度来讲忍辱就是包容,是一种疏导,是一种身体跟心灵的和谐。在一些场合你如果不能接受某事,就很容易产生抵抗情绪,或者就会造成矛盾和冲突,当你接受下来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事情很容易得到解决。实际上忍是一种智慧,而不是一种消极。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就是在说一种包容度。你如果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你能忍受多少不同的观念和看法,你的成就就有多大。如果这个人意见跟我不同,明天我就把他开除掉;那个人提我一点小意见,我就开始疏远他,那你下面的人都会像奴才一样,这样的人能有圆融的思想吗,能团结更多的人来面对一件事情吗?一个有领袖性的人,他底下就能包容很多人。唐太宗设立的谏官是不能杀的,连皇帝自己也不能杀,他们专门挑皇帝的毛病,专门骂皇帝。唐太宗有时候被骂得很没面子,真想一下子把他们全部杀掉。大家知道魏征吧?他天天挑唐太宗的毛病,有时候弄的唐太宗都下不了台,虽然唐太宗很生气,还是很佩服他、尊重他,所以唐朝才会有贞观之治。所以,要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这样。忠言逆耳,听不得意见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四说精进。就是不懈怠,认准的方向我们要朝着它前进,一直去坚持。很多人讲执着就是精进,其实执着是坚持负面的东西,月亮是拿不下来的非得把它拿下来这就是执着。精进呢?就是这个事情使正确的、正面的,而且能够通过努力完成。
五说禅定。这两天大家都在学习坐禅,禅定能够时刻让自己的心保持安静,让自己从容有度的生活,让自己时刻活在当下。
六说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对待人、对待事、对待物,对待一切的一切,头脑当中对任何东西都非常的透彻,这是建立在不断地思考、修行的基础之上的。明明知道物质不可能永远归我所有,那我现在如果拥有了就好好珍惜它,一切的东西都是如此。就像我们这里的地毯一样,这一期刚铺好你们就进来了,你们就很有福报啦!享受的是最新的地毯。我跟慧文讲,虽然这个地毯很漂亮,但也只能使用一年,一年过后就破旧不堪了,就要换掉。保护得好新的过程就长一点,保护得不好新的过程就会短一点。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健康、亲情等等,拥有一天就珍惜一天。好好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跟他制造矛盾、烦恼,通过禅修把心安住下来,好好去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工作是享受,生活也一样!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