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回向偈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4-01-21 02:12:57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回向偈的解释

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的。“回”字,是旋转的意思。“向”字,是归向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都旋转回来,一齐归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经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无论什么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积得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报。福报越大,造业越容易,那末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那末可以盼望就在这一世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回向偈很多。喜欢念哪一种,就念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第一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的解释

回向偈的用处很大,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回向”有归拢趋向的意思,就是要把念佛念经的功德汇集到一个目的上去,目的就是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但念佛、经要回向极乐世界,就是做了善事,也要回向到极乐世界去,而不应求有什么名利等报应,这样积德也会多一分。

因此,学佛的人必须把一切功德都回向到往生西方净土这个目的上去,念回向偈的时候也要和念佛一样,一字一句从心里经过,不能随口念念了事。

愿以此功德——我情愿拿这个念佛念经的功德。

庄严佛净土——去庄严阿弥陀佛的净土,使它格外美好。

上报四重恩——再用这功德,向上:报答父母、众生、国家和三宝等四层恩德。

下济三途苦——向下:救济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众生的苦恼。

若有见闻者——如果有人看见我念佛念经,或者听见我念佛念经的(一切众生)

悉发菩提心——都能发起上求佛果,下度众生的心来。

尽此一报身——等到这个身体受完了报应以后。

同生极乐国——就大家一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

[解]第一句说,情愿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说,帮助阿弥陀佛的净土,格外的好。第三句说,把这种念佛念经的功德,上头报答向上:报答父母、众生、国家和三宝等四层的恩德。第四句说,下边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苦恼。第五句说,若是有看见,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第六句说,大家都要发出道心来。第七句说,等到这一个身体受完了报应。第八句说,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释]“庄严”两个字,实在不容易把白话来解释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虽然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同了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说是众生本来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众生念了经,念了佛,就可以仗了这种念经念佛的功德,使得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端庄尊严,就是格外的好。并且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众生自己的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形相。仗了念经念佛的功德,可以使得自己心里头,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好。这个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会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会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

恩,第一是父,第二是母。因为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的。没有父母,哪里来的身体呢?所以父母的恩,一定不可以忘记的,一定要报答的。第三是师长,一个人的学问,都是师长所教的。这教导的恩,也不能够不报的。若是出家人的师父,是传授佛法的,那是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够不报了。第四是佛,我们在世界上,受种种的苦恼,佛发大慈大悲的心,教导我们,劝化我们,用种种的方法,使得我们跳出这个生死的苦海。这种恩德,又不是父母师长的恩,所可以比得的了,所以更加不可以不报了。

讲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为什么要去救济他们呢?这是前边已经讲过的,就是发菩萨的心,发大乘的心,不像小乘只晓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脱旁人的苦。

第五、第六两句,是求佛菩萨暗里头帮助我,使得看见我念经念佛的人,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都能够自然而然的发出道心来。第七、第八两句,是情愿大家就在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都是菩萨心、大乘心,都不是自己只顾自己的小乘心。上一句的“报身”,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是受前生所做种种善业恶业的报应的,所以叫做报身。“尽此一报身”,就是说大家受完了这一世的果报,不再受那虚假生死的果报身体。下一句“同生极乐国”,是祝祷凡有看见听见我念经念佛的人,也都发心念经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并且也一同受着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回向的话,若是每句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长短不一样的,叫做“回向文”。无论是“回向偈”、“回向文”,总是以发愿为正主的。

第二种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解]第一句说,情愿生到西方净土那里去。第二句说,九品的莲华,做我的父母。第三句说,莲华开了,见到了佛,就可以明白无生的道理了。第四句说,同了不会退回转来的菩萨,在一处做同伴。

[释]要发愿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经晓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净土,也有秽土,并且还有半秽半净的土,现在发愿生到西方的哪里呢?所以要说明,情愿生到西方的净土中。但是西方净土,也多得很,情愿生在哪里的净土呢?所以又说明情愿生在莲华为父母的净土,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因为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是从莲华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莲华就可以算是父母了。

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别,所以莲华也分做九品。等到这个莲华开了,就可以见到佛菩萨的金面,听到佛菩萨的说法。不过莲华开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别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莲华就开,立刻可以见到佛。上品中生的,经过一夜,莲华就开,就可以见佛。上品下生的,经过一日一夜,莲华才开,七日里头,可以见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莲华就开的。但是虽然见到佛,听到了佛法,也只能够先证小果,不能够就悟无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莲华才开,可以听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再要经过七日,方才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能够听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须经过四十九日,莲华方才开放,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中生的,就要经过六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

。下品下生的,直要满十二大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听到了佛法,这个心就可以开悟了,那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了。并且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自然有许多只有向上修,不会退转来的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等许多大菩萨,都同在一块儿做朋友。“侣”字,同“伴”字一样的。“伴侣”两个字,就是同伴的意思。

这个偈,也都是发愿的话。念这个偈的时候,第二句“九品莲华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为愿要发得高,愿意将来上品上生,发了愿,只要自己修行的工夫够得上,将来一定会应的。

第三种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解]十方三世无穷无尽的佛,要算阿弥陀佛是第一了,有九品的莲华,来度脱世界上的众生,佛的威严功德,都是无穷无尽的。我现在皈依了佛,忏悔身业、口业、意业三种的罪,凡有所修的福德,或是善根,都诚心把他来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情愿同了所有念佛的人,感动阿弥陀佛,随便什么时候,现出相来。到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清清楚楚的现在眼面前。所看见的,听到的,都能够发增长精进、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心,将来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到了佛,就可以免这个生生死死的苦,得到了佛道,就可以度脱一切众生,像佛的愿心一样。所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一定要断绝他。无量无边修行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他。立誓发愿,要度脱众生。立誓发愿,要学成功佛道。虚空还有尽头的地方,我的愿心,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释]说阿弥陀佛第一,就是指下边的威严功德。“忏”字同“悔”字,一样是懊悔的意思。不过“忏”是忏从前已经造的业,求他消灭。“悔”是悔后来不再造业。“感应”的“感”字,是念佛的众生,用极诚恳的心,去感动佛。“应”字,是佛来应众生。众生不去感动佛,佛不会来应众生的。“见佛了生死”,是见到了佛,听到了佛的说法,渐渐的开悟了,无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无明,显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会再堕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

“无边烦恼断”四句,完全说起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叫菩萨四宏誓愿。“宏”字,解释是大,就是发大愿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发这四种大愿心,才能够修成功大乘菩萨。若然不是发这样的大愿心,那就只能够成功小乘的声闻了。所以这种四宏誓愿,修行的人,也应该每天要念的,应该要发这样的大誓愿的。这四句的第一句,解释起来,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多,我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度脱他们。第二句,我们凡夫的烦恼,无穷无尽的,都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断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的多,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学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修成功他。

虚空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说他“有尽”,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说哪怕虚空有尽,我的愿心,是没有穷尽的。若是有一些不满足我这个愿心,那末我修行的功夫,就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再说一遍,是显得这个愿心,切实得很,坚决得很的意思。

第四种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解]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性命,归托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情愿阿弥陀佛,放清净的光来照我,把慈悲的誓愿来摄取我(“誓愿”两个字,是说立誓的愿心,就是坚决的愿心。“摄”字,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讲明白的)。我现在用正正当当的念头,称佛的名号。因为发了度脱众生的道心,所以求生到净土去。阿弥陀佛,从前有四十八个大愿心里头,本来有一个愿说道:“若是有众生,要生到我的国里头来,只要他一心相信喜欢念佛,念佛只要诚心,就是念得很少,只不过念十口气的佛,也可以生到净土来的。若是念了十口气的佛,仍旧不能够生到我的国里头来,我就不愿成佛了。”

因为阿弥陀佛发过这个大愿心,所以只要肯念佛的人,没有不能够往生净土的。现在我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得进到佛的大誓愿海里头(这一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承蒙佛慈悲的力量,使得我许多的罪业,一齐都消灭去。使得我的善根,渐渐的增加长大起来。到了临终的时候,自己可以预先晓得。并且身体上没有病痛苦恼,心里头没有贪爱这个世界的意思,也没有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的意思。念头一些不颠颠倒倒,很安安定定的,像参禅的人,入了定一样的(这两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的菩萨、罗汉等,手里头拿了金台来迎接我。只消转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在莲华里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莲华一开,就能够见到佛,就能够听到佛的说法。听到了佛法,登时立刻,本来有的同佛一样的智慧,也就开发显现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仍旧回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度脱许多的众生,才算满了我度脱众生的愿了。我现在一心归依十方同了三世的许多佛,归依许多的菩萨,归依用了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

[释]“慈誓”的“誓”字,就是誓愿,是发的愿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摄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愿阿弥陀佛,用他慈悲的誓愿来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别的路上去。

“大誓海”,是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誓愿。因为这四十八个大愿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来比喻。“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两句的意思,就是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够感应佛的誓愿的意思。也就是念了佛,就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意思。

“如入禅定”一句,是说参禅的人,专门定了心,静坐了参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没有一些旁的乱念头的时候,就是口中的呼吸也没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经过许久的时候,差不多像死的一样,这就叫入定。这里的“如入禅定”,是比喻心定不散乱的意思。

“金台”,是莲华下面的座子,有几种的分别。上品上生的,是金刚台。上品中生的,是金台。品级低下去,就是银台了。

“乘”字,就是车子。“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我们这些人的智慧,本来是同佛一样的,因为被种种的烦恼遮盖住了,所以智慧就发不出来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现在听到了佛法,所有的烦恼,一齐破了。本来有的智慧,自然就显出来了。

十方佛,是就地位方向说的。三世佛,是就时候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来的时代)三个时代的佛。“般若”是梵语,就是“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就是“到彼岸”。合并起来讲,就是用了大的智慧,度过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做生死海),到那边的岸上去(那边的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这一句,就是说佛法。这末后三句,就是三归依的意思。第一句,是归依佛。第二句,是归依法。第三句,是归依僧。从头上“一心归命”起,一直到“满菩提愿”,都是发愿回向的话。既然发了愿,就应该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所以末了又加上这三句。照这个样子,一篇发愿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

这一篇文字,是宋朝时候一位道行很高的大法师,慈云大师做的。这位大法师,很了不得的,念佛功夫很深很深的。做了劝人修净土的书,也很有几种。他这一篇文字,虽然不很长,但是意思已经说得很圆满了的。

三皈依

修行的人,没有归托依靠,就觉得心思摇摇动动,没有靠托了。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才可以有着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学佛的第一步。回向过后,一定再要念这种三归依,一堂功课,才可以算有一个结束,才可以算得圆满。但是念三皈依的时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应该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齐念完,拜完起来的时候,再问一个讯,就算圆满了。“问讯”,是出家人的话。“讯”字,同“问”字一样的意思。问讯的样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盖地方,再拱手上来,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问讯,是取问候的意思,也就是显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归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

“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了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经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和南圣众。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的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的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分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叫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正文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