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怎么叫六根合成一根呢?
发布时间:2024-12-05 02:13:25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天竺三藏菩提灯 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如是我闻”:如是,是指法之辞;我闻,是领受之意。什么叫指法之辞呢?就是指明白了这个法。这个法,就是这一实境界的法。我闻,闻的是什么呢?也是闻的这一实境界的法。这个法如是,我闻亦如是;法如是、闻如是,这是如是如是的法,如是如是的闻。
为什么说“我闻”,不说“耳闻”呢?因为耳朵是身体的一部份;我,是一个总名称。本来佛教里头讲无我,为什么阿难还要提出个我呢?阿难这个我是无我之我,不是有我之我;这是证得八大自在我的我。因为无我而言我,所以叫“我闻”。
“一时”:就是一个时候;哪一个时候呢?就是说经的那个时候。“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这是时成就。
“婆伽梵一切智人”:你们各位听过很多经了,对这个“婆伽梵”是什么意思,知道不知道?有谁可以讲一讲?这〈楞严咒〉上也有“婆伽梵”,你若懂这个,也就懂〈楞严咒〉的意思。果宁,你知道这个“婆伽梵”是什么意思吗?因为果修说是“佛”的意思,你可以说是“如来”的意思,也可以说“应供”的意思,又可以说“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个意思。不错!婆伽梵是佛,也是世尊的意思。
但是为什么不翻译成“佛”,或者“如来”,或者“世尊”呢?因为“婆伽梵”在咒里头,它有六种的意思;所以这多含就不翻。你若翻译过来,它就不具足那么多的意思。这个六种意思是:
第一个意思,自在,得大自在。有真正般若的智慧,对于一切的境界都迎刃而解,他都明白。好像一把刀,这个刀的刃子来了,什么都可以砍断了,这叫“迎刃而解”。般若的智慧就好像锋利的刀似地,把一切的障碍都割断了,所以得到自在。
第二个意思,炽盛。就好像火烧得很旺似的;出了火苗子,那个火窜起好高,火着得旺就没有烟了,你泼上水它也不熄灭,这叫“炽盛”。那么佛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行好,就好像火那么炽盛。
第三个意思,端严。端,端然很正的;严,就是很威仪的。就是《楞严经》和《华严经》那个“严”,很端严。这种有大威德,万德庄严,这叫端严。这是一个意思。
第四个意思,名称。名,是名誉;称是称赞。这个名称普闻,所有十方三世一切的众生,闻见佛的名字,都生赞叹心,赞叹这名称。
第五个意思,吉祥。你无论谁看见婆伽梵,都得到吉祥、都得到这好处。所以我们人拜佛,拜佛就吉祥,就会得到感应。
第六个意思,尊贵。佛是世、出世间最尊最贵的,没有再比佛尊贵了,所以叫“婆伽梵”。一切智人,就是一切人之中最有智慧的一个人;是谁呢?是佛。那么这就是主成就。
“在王舍城”:这是印度那个舍卫国王舍城,也就是阿阇世王做皇帝的那一个城。“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翻译成灵鹫。这个灵鹫山离王舍城大约有五里路那么远,有的人说三里,有的人说四里,这就不管它了!你到那地方,五里就走远一点,三里就走近一点,这个没有什么问题。这座山,是众生八识的相分所组织而成的,所以现出这个山。那么这山是一个处成就。
“以神通力”:神,就是自然的意思,和天的意思差不多。通,就是通达没有障碍。力,力量。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婆伽梵,用这个大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示,就是显现的意思,显现出来令一般人都知道。显现出来一个又宽广博大、又庄严清净、又通达无碍的道场。
广,就是广大;博,也就是多的意思。广博是属于性的量,量等虚空,没有形相、没有着住、没有体性;这虚空无障无碍,这是性的量。这个性的量,按着三德秘藏讲,是属于般若德。严净,这属于性具;自性具足这种严净的功德,这是属于解脱德;它不生不灭,得到一种解脱。无碍,这是性的本体;性的本体具足一切的功德,周遍法界,这是法身德。
广博就是般若德,严净就是解脱德,无碍是法身德;这法身就是常,解脱就是寂,般若就是光。这就是常寂光土,这个道场也就是常寂光的道场。在佛来讲,就是常寂光;在众生来讲,就变成这五浊恶世。现在释迦牟尼佛用他的神通的力量,来把这个五浊恶世变成常寂光土。
“与无量无边大众俱”:这是个众成就。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就在这样的道场,和无量无边,没有数量、没有边际这么多的众生在一起来说法。说什么法呢?
“演说甚深根聚法门”:演说,就是用种种方便权巧的方法,来把这个法很明白地表现出来;讲出来的这种法,是甚深的法。什么法是甚深的法呢?就是这个一实境界的法。演说这种根聚法门,甚深根聚法。根,就是六根;聚,就是聚会到一起。这个六根合成一根;一根分为六根。
怎么叫六根合成一根呢?每一根都有六种的作用;所以每一根就具足六根,把这个六根的功能都聚会在一起。也就是六根互用,眼睛可以说话,耳朵可以吃东西,所以这叫“根聚法门”;演说这种法门,为一切众生来灭罪除疑。
这一段文,在前边具足六种成就,这是本经前边序分的第一个部分。每一部经都有三分:有序分,有正宗分,有流通分;具足这三分,这才是一部圆满的经典。现在开始讲这个序分的第二个部分。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谘请世尊,愿垂听许。”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在什么时候呢?就在说《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会中有一位菩萨,名坚净信”:在这会中有一位菩萨,他的名字叫“坚净信”。坚,就是坚固;净,就是清净没有染污;信,信而不疑。因为这位菩萨能坚固他真正的信心,所以他叫“坚净信菩萨”。又有一个讲法,坚,就是正因佛性;净,就是缘因佛性;信,就是了因佛性。这一位菩萨具足正因、缘因、了因,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坚净信”。
这位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除非不闻佛法,若一闻佛法,就是把它记得清清楚楚,不会再忘记了。那么由这个记忆力坚固,而生出这种清净的信心。对于佛教他是真信,深信不疑;不能说我信佛信了三年、或者五年,然后又开倒车了。开倒车,就向后转,把这车往后退,不往前精进。这位菩萨从来学习佛法是向前勇猛精进的。那么现在,在这种灭罪除疑的情形之下,他发起请问。
在前边那一段序,叫“证信序”,证明六种成就,证明这经是可信的;这一段是“发起序”,这个人发起来请法序。那个证信序又叫“经前序”,因为它在这经的前面叙述出来;又叫“经后序”。
怎么既叫“经前序”,为什么又叫“经后序”呢?前、后本来是不可以混合的,怎么前又可以做后呢?后又可以做前呢?因为佛说经的时候,并没有说:“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以大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据法门。”这一段文是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才加上的,所以叫“经后序”;但是因为它放在经最前边,可以说是“经前序”。这是很清楚了,所以前边也可以当后边、后边可以当前边,这也是没有定法。
“从坐而起”:这位菩萨在这个法会里,他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他是有原因的才站起来的,他想要请法。
“整衣服,偏袒右肩”:那么请法必须要把衣服衣冠都整齐,在印度的风俗他要偏袒右肩,他就整顿衣服,看看衣服穿得好了没有?是不要跌到地下
?他把衣服整顿好了,就把右边的右肩露出来。这个偏袒右肩,表示敬顺,就是恭敬而顺从的意思。又,右边属于实方,这表示要请求真实的法门,所以这位菩萨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就合起掌来,对佛说了。合掌,表示“十法界不离现前一念心”,这是一个表法;又表示“权实二智合一”。合一,权就是实、实就是权,权实不二;不二,就是一个。
“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我现在在这个法会大众里面,我看大家都想请法。“谘请世尊”:谘,就谘问;自己不明白来请问,这叫谘请。所以我现在就为大家来代表,请求佛说一说这个法,究竟这个道理是怎么样子。“愿垂听许”:虽然我来请,可是要世尊慈悲听从,而许可我所请的法。这个请法,也就是问问题。在印度,请问问题是很有礼貌的,预先要恭恭敬敬合起掌来请法、请问这问题;不是像现在一般在社会上,就这么很随便地来问这问题,一点礼貌也没有。
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样子呢?这就是一个末法的表现,人人都不尊重法了,拿这法不当一回事,不把它看重了,所以就很没有礼貌的。因为这个,所以我对你们讲,有的外面来的人,他随随便便向你们问问题,不需要答复;因为他太随便了,我们没有一定答复他这问题的义务。
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
这几句经文,是许可前边这坚净信菩萨请法。请法必须要得到许可说法,或者佛点头默许,或者说话。现在佛说话了。
“佛言:善男子”:佛说,你这一个好孩子!佛叫他好的男人。“随汝所问,便可说之”:随便你问什么都可以的。你愿意问什么,没有关系的,你可以问的;你问什么法,我就给你说什么法。这是许可了,那么后边坚净信菩萨又请法,又说他所想要问的问题。
恭录自《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