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妙祥法师:于一切众生身口意供养,是为恒顺众生

发布时间:2024-10-28 02:13:13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妙祥法师:于一切众生身口意供养,是为恒顺众生

上妙下祥法师讲述:

◎恒顺众生

“随顺”,这两个字是随从他人之意而不拂逆。“恒顺众生,谓常于一切众生,承事供养,如奉师长,如敬父母;凡有病苦,为作良医;乃至贫穷,令得富饶;如是平等随顺利乐,故云恒顺众生。”这个恒顺众生啊,现在出现的词句比较多。刚才我们听了一下恒顺众生的解释,从事物来讲,就是常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是个别的众生,而是所有的众生——承事供养。

这个承事供养包括一切的供养,身口意的供养,不是说“我有饭,你要吃我给你”,不是光这个。而是你需要什么,我都能满足你,只要是我有的——就是我没有的,我也想办法满足你。他这个心就那么平和。也就是我们昨天讲的,他是一种无相的行为。像昨天讲的一样。

如奉师长,就像对待师长一样的谦虚,对其他众生,如敬父母。有病苦的,他会去做良医,就是不管多脏多累,你是人,我能够去帮你;你是比丘,我能帮你;哪怕你是一个(非人类)众生,你有病了,也会去尽心尽力地照顾。

凡有病苦,为作良医;乃至贫穷,令得富饶;如是平等随顺利乐,故云恒顺众生。这叫恒顺众生。不是我们现在找出那个借口,说“这个吃肉啊,我们就随他吃肉吧,这叫恒顺众生”。这个人做点坏事,“大家都做了,你说我要不做吧,显得我特殊,没办法,恒顺众生吧”,就随着做去了。

这就是佛法与其他世间法不同的地方。世间法有很多东西它属于什么呢?盲目性,没有原则性,或是原则性不强。佛法呢?恭敬也好,孝顺也好,恒顺也好,都是依法而行,都是依法。佛讲的什么是孝顺呢?就是以戒为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所以说恒顺众生,不是什么人都能恒顺的,一定有一种什么心呢?对所有众生平等地对待。都是一种什么呢

?让其得到真正的快乐。比如说有病了给做良医;贫穷了令富饶;有了痛苦,帮助解决问题。那谁能做到这点呢?只有佛法,只有佛的戒律能做到这点。所以佛说以戒为师,你才能恒顺众生。

这个恒顺众生啊,解释的不一样,有的人就给它解释成那种说法、那种作为,那不叫恒顺众生,那是随众生转了,众生想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往下流走了。恒顺众生就是不管众生怎么要求,我都能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也就是说真正得到佛法,得到出世间的快乐,这是恒顺众生。如果做不到,你不能称为恒顺众生。所以说用词啊,和对恒顺众生的解释是应该注意的。

这个恒顺众生,和大悲寺现在常有的一句话“依教奉行”,它俩是一个意思。比如说有些人做的不如法,那我们能不能去做?不能去做。大悲寺同时也讲依教奉行,当师父告诉你的事,比如说“你去把这个事做了”,但是指挥的这个事并不是正确的。在你的心里一看这事不正确,“我要这么做会带来一些伤害,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常住又要求你去做,因为有规矩:依教奉行。那我们怎么办呢?有的人就说:“行了,你说得不对,我不能去做,你说得不正确。”

这样的话,一个是失去了恭敬心。另外呢,我们的看法、我们的知见,它是有一定限度的,究竟对错并不在这上。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是既然告诉你去做,你就去。比如说让你去挖坑,你到那儿去了,拿起锹也准备挖,但是在准备挖的一瞬间,你又放下了。放下回来跟这个人讲,说:“师父,你刚才让我去挖土,我去了,我去挖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我不能挖,因为什么呢?因为比丘不能挖土,不能掘地,掘地是犯戒的。”师父说:“啊,知道了。”

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过程?当我们有这个过程的时候,就完成了依教奉行。当我们完成了依教奉行的时候,我们的心已经调和了。不光调和了你,也调和了所有众生的心。当我们这锹要落下没落下的时候,因为有原则的问题,我们又不能做,就回来了,所以这依教奉行就完成了。

有很多的时候为什么出现了一些无益的争执呢?就是我们有时候以我们的知见来推断这个事情的好坏、做和不做的问题,所以就产生了矛盾。这个依教奉行就是让我们心里能够去随顺、去恭敬,在恭敬下还要坚持原则。这样的话,我们既能依教奉行,又把恭敬心培养出来了。

所以说世间法是一种盲从,比如说孝敬父母:父母想吃鱼,就给弄鱼去了;想吃肉就给弄肉去了。比如说二十四孝里王祥卧冰,为了父母吃鱼,他就可以把鱼给你弄出来,弄出来就给父母吃。在世间法,这个人挺孝顺的;在佛法里,你为了孝顺这个父母把那个“父母”给吃了,你这种是孝吗?这种“孝”不光对那个“父母”不孝,对这个父母也不孝。为什么不孝?这个父母吃了这个鱼,他将来要背杀生这个业——为他而杀的。你想:吃了鱼,他本来杀生业就存在了,而且呢,还是为父母而做的事情,这个罪业将来一定会形成果报的。所以说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孝。

这叫什么孝呢?这是一个假孝,这是世俗的孝。所以说佛是大智慧者,为什么是大智慧者呢?因为佛考虑的是三世:前生、今生、来生,佛考虑的是法身慧命的问题,是永久快乐的问题,所以佛法讲的孝才是真正的孝。世俗讲那种孝,那是世俗的东西,而且从佛法来看那是一种戏论,所以说没有更多的意义。我们学佛人学佛以后应该感到很自豪,我们能够得到出世间的法,而且能看清了世俗那种不正确的东西,这对我们来讲就是最吉祥的一件事情。

曾经也有人问我,比如在家人,家里的人要吃肉,我们怎么恒顺?有的说:我丈夫要吃肉,他就爱吃肉。你要不给他做,他生气,甚至打你。我要做了吧,佛教还有戒律,不允许,你说我怎么办?

我给她出了个主意,不光一个主意,两个主意。第一个主意:你去买肉的时候半天不回来,他等得急得实在受不了了,他吃点别的上班就走了,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如果他把肉拿回来了,或叫你做,你给他做煳了,不能吃了,下回他再也不找你做了。你还抢着给做,凡是他拿肉,你就抢着做,每一次都给他做得不能吃,多搁点盐,给他做得煳煳的,不能吃。所以以后他再也不找你做肉了。虽然他能说你几句,但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这就挺好。有些修行和条件都得靠自己去争取。靠什么争取?就是说对法有一个真正的恭敬心,对戒律有一个真正的恭敬。以戒律为生命,以法为生命,你就会生起无量的智慧,就会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去做。

我们一定要有恭敬,以法为恭敬,以戒为恭敬,更主要的是为父母生生世世去考虑,这为孝,不能光考虑眼前的问题。所以说一定要有尺度,以法、以戒律为恭敬。有的人就是没有做到,他有时候就想得比较窄。

比如说佛教不让杀生,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原先有一个领导信佛了,过年了,有几个工人,就是渔民,打了条大鱼。这条鱼估计能有二十多斤重吧,活着呢,就拿到他家去了。在走廊里这几个工人就商量,说领导已经跟我们说过了,过年、过节千万不要送这些活的动物来,因为他信佛了,不能吃活的动物。后来这几个渔民就商量,说这个领导对咱们有恩,你看他不能吃活的,这活的鱼已经抬到跟前了,怎么办?咱把鱼在走廊里摔死得了,完了再给拿进去。后来就把这个大鱼给摔死了,抬进来,告诉领导:你看我没给你拿活的,我拿的是死的,在走廊里我们给摔死的,和你没关系。

就是说他对法有恭敬,但是恭敬的还不完全到位。如果直接告诉他,“荤的我不吃”就完事了,是不是?或是告诉他,“你拿来以后我好放生”,也可以。因为他告诉的是“我不吃活的”,这一句话可好,他把它弄死再拿过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