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另一种面对困境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4-08-04 02:14:07作者:大悲咒全文网面对困境时,应自然地生起涌现欢喜的念头;
就像面对冰淇淋或音乐时, 自然的心生欢喜般。 在此末法时期,众生特别被苦、困难及不快乐所折磨,这是因为他们脆弱的心智无法把所经历的困难及伤害视为有利,甚至视为安乐的因。人们无法认识到这点,而且无法训练自己的心智在这种认知上。 与其视所有由众生及无生命的事物所引起的伤害为苦,不如养成一种习惯,将所有这些苦视为正面、有利的因素,使自己安乐的因素。先尝试将小伤害视为有利的,逐渐习惯后,就能将严重的困难视为好的,甚至是愉悦的,安乐的必要条件。最终将能把所有干扰自己的事视为不可或缺的。将困难情境视为有害且不如意是很平常的,而你却能将它视为是使自己安乐的极大助益。 转念的修持并非要去止息困难,而是要使自己能运用所经厉的困难,发展心智以成就菩提道次第。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不会再受到敌人或疾病的伤害,只不过意味着将不会受到它的干扰罢了。这些困难将不再干扰我们修持佛法,及成就菩提道的了悟。事实上,困难并不干扰人,它甚至可以帮助人发展心智及持续佛法的修持。 困境是如何帮助佛法的修持呢?必须在两种思维上训练自己的心智。第一,必须停止对苦的排斥心,第二,必须欢喜地面对困难。当达到这种遇到困难,不再感到不快乐的境界时,困难就不再是自心了悟菩提道的障碍了。 只见问题负面的缺失(即过患,毛堃录入时注) 我们都会遭受过,如暴风雨之类,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的伤害。倘使我们的心习于视这些经验为苦难,那么将只会发现周遭的人物或环境,变得越来越困扰自己。连最微细、最不起眼的事物都会使我们的心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因而变得极容易生气。然而,这问题的根源,都是我们的强烈自私心。 一旦将每一件事物都当成难题,那么即使别人为你准备的食物稍凉了一点,也会造成你心中极大的不悦;某人的穿着或装扮有点不对劲,不合己意,也会成为痛苦的因。若夜晚有人或有动物制造噪音,吵醒了你,你也会生起无名的怒火,第二天就会整日埋怨,“唉!我昨夜一夜没睡,因为……如何……如何。”于是,没有睡好就成了不可思议的问题,不可言喻的痛苦。 睡觉或静坐时,即使是一点点微细或极不起眼的东西,如跳蚤爬过你的脚,咬了你,此时,若不能生起安乐的心来面对它,则这轻轻的一咬,会变成不可想像的大问题。有些人,花了数千元旅费去外地旅游,在待了一个晚上之后,只因不能忍受这类的不舒服,次日即束装而返。 习惯于用某种方式看待事物是心的常性,若养成将任何不完全合乎利己心所期待的微小事物看做是问题的话,则会把小事情夸大成为大麻烦。如果将小痛苦视为大麻烦并为之恼怒的话,将会永无休止的被沉重、不快乐的心所奴役。最后将难以忍受任何困难。触目所及皆成怨敌。对每件事物都会觉得不满,任何所听到、看到、尝到、闻到或触摸到的东西都会使自己不快乐。心夸大问题,使得人生充满苦恼、沮丧、偏执及精神崩溃。如果不断的被毫无快乐的心所奴役,那么别说是一天,甚至一小时的快乐也很难有了。 如果没有任何事物能让自己欢喜起来,或让自己满意的话,将无法体验快乐。在这种心境下,不管尝试什么,不管去到那儿,每一件事都会使自己不愉快。由于不明白这是自身的问题,不明白自己的心已习惯于这种思维模式,所以就会将一些外在事物,其他的人或物,视为问题根源。越认为自己的问题源自于外在的人或物,则会越愤怒。就像火焰般,油加得越多,火焰越猛烈。怒火越大,所造的恶业越多。然后会对所有的每一件事物,如房子、周遭的人,任何感官所触及的事物生气。这就是所谓的“触目所及皆为敌。” 据说伟大的行者密勒日巴,常将右手放在耳上,持倾听状的手印,这意味着,一切存在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告诫、一种教示。对于伟大的行者而言,一切事相不但不相为敌,反而是友,亦即“触目所及皆为友”。事事不但不是困扰,反而是有益、具正面作用的。对伟大的行者而言,一切事相都是无上喜悦的,一切事相的自性都是空的。 看问题的有利面 遇到难题时,若能谨记困难的有利面,并将困难与大乘转念的修持相结合,则所有困难就成了有益的。困难不再是坏的,反而是好的,有益的。 无论有多少困难,为这些困难而心烦或恼怒都是毫无意义的。当遇上不幸、不如意的情境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再三地思维,视它为困难或为之恼怒所可能带来的极大缺失(即过患,毛堃录入时注)。因此,根本不需要把它们视为困难。 有些境况是可以改善的,但有些境况就只能逆来顺受。例如,不管再怎么懊恼天不是地,也无法倒转天与地。为这此事伤神,是毫无意义的。无论多么地为困难担忧或为某个人的一点小事恼怒,都是多余的。 寂天菩萨在《菩萨行论》中阐释,如果问题是能解决的,就不需要为它烦恼,更没有理由为它气愤颓丧。如果问题是无法改变的,就更没必要为它不快乐或不高兴。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没有理由生气或沮丧。 无论发生什么事,总是思维着“这是好的,有利的情境。”举例来说,在某人被毒蛇咬伤时,为去除毒素把伤口附近的皮肉割除」虽然很痛,但是却有助益,因为这样做可以保住生命,所以是有利无害的。根据西藏医学的理论,当病毒发散出来时,通常表示病情有了进步。虽仍是病痛,但因病毒已由体内散发出来,不再驻留在体内日益滋长蔓延,因此被视为是好现象。 把来自人或物的伤害视为困扰,有极大的缺失。反覆思维自己在这辈子所会遭遇过的问题,并思维视之为困难的结果。然后生起一种强烈的动机,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无论我将面对什么困难。我将会视它们为有利的。”具有这种无畏、肯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秉持这种坚强的念头,试着训练自己的心,直到能像经验丰富的驯马师一般一纵使漫不经心,也可毫不费力的驾驭马儿,不论马儿如何奔腾,也不会摔下或危害到自己的生命。驯马师之所以能巧妙的驾驭,是因为他的身体可以随马儿奔腾的方式自然的回应。同样的,无论遇到什么凄惨的境况或障碍,应该立刻毫不费力的视它们为有利的。欢喜问题的念头应该像喜欢冰淇淋或音乐的念头般自然生想。就如酷爱音乐的人听到音乐时,欢喜的念头会自然地生起,不需考虑任何理由。 遇到逆境时,若能自动的将它视为好的,就能喜乐。即使面对批评、贫穷、困难、病痛、或死亡时,内心丝毫不受干扰,仍然喜乐常在;你将毫不费力、自然地明了困难的益处,而越能明了困难益处,就越能喜乐地经历人生中的困难。 经由训练自心,且养成不把问题视为困难,那么就算遇到身心上的大困难,也会变得容易忍受,并能安然渡过,问题变成喜乐的,如棉花般,轻盈且柔软。 视问题为乐趣 实际遇到困境时,很难立即将它视为行善的契机,因此完善的准备是很重要的。预先做好训练,那么当严重的问题来临时,才能轻松的运用所熟悉的菩提道次第禅修或转念法来修持。 将困难转化成安乐,光是明了困难有益于修善是不够的。必须诚挚的认识自己的问题就是自己修善的必要条件,并且由其中生起持续、稳定的喜乐。 在困境时,要想着:困难带给自己无尽的利益,它能带来现世及来生的安乐、解脱、及证悟的究竟安乐。因此,困难对自己有无尽的利益。纵然问题可能是非常地严重,使人难于忍受,但它们却是最可喜的。它们其实是人们所拥有的东西中最美好的,因为它们将持续不断的带给自己好处。 停止厌恶困难并生起喜欢困难的这种思维方式,会让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也可以使自己不沮丧、不灰心地持续修行。反复如此思维,训练心智,转化自心为喜乐。 就这样,因为强烈的相信经历困难是可喜的,纵然问题仍然存在,但已不觉得它的存在了。既然它不再扰心,也就容易忍受了。这是克服自身疾病及其他生活上问题的方法。如果你能克服那些会以为干扰自己快乐修法的外在敌人及灵异。那么,纵使他们继续作怪,也已无法扰乱或伤害你的心。 只要视某事为难题并让它来激怒自己,无异等于自造难题来扰乱自己的心。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就无法转化苦于大乘道了.实际上,若能运用苦于大乘道,则问题将能使自己善业增长,并且变成安乐之因。然而,这必须自己去体验才会明了。 当然,你无法要求自己在猝然面对大问题时能立刻转化它们为大乘道。因此,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训练自己的心先转化小痛苦,然后,当遇上大问题或大灾难,甚至是最恐怖的死亡时,才能将它与善融合,并运用于大乘道。 简言之,训练自己的心,体察一切问题的美。为使问题合乎自己的意,就必须不再看问题的负面,尽可能去看问题的正面及有利面。生命的境遇是否美好,端赖自己的心如何认知它、诠释它。自己可以选择是否将某一经验视为“美好”或“困难”。这全看自己的心如何去诠释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