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古琴的构造充满了象征意味,琴与儒、道、佛并存于日常生活中

发布时间:2024-08-09 02:14:03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古琴的构造充满了象征意味,琴与儒、道、佛并存于日常生活中

古琴,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古琴在历史中的古代文人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琴的构造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味,古书上说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代表一年有366天;琴有两块面板,象征天地阴阳;琴面为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面,象征地,此即为“天园地方”;琴的13个徽则代表一年有12个月及一个闰月;最早古琴有5根弦,分别象征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各为其增加了一根弦,使琴弦达到了7根,又称文武七弦琴。

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音乐是人们祭祀、宴会、生活交流中必备的一环,而作为“八音之首”的琴,自然纳入了儒家文化以音乐治心的范畴。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感发善念

。”意思是琴可以制止人的邪念,从而让人感发善念。与之相关的言论有很多,比如《新语-无为》中就说:昔日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看似毫无治国忧民之心,可是天下太平。

范仲淹说的更直接:“将治四海先治琴。”可见把琴作为治国治心的工具,是儒家对于琴最为普遍的认识。正是由于这个认识,儒家格外强调琴的“平和”与“中和”。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一生向往“周礼”,周礼也就是包含了周朝的礼乐,孔子一生也喜欢听琴并弹琴,经常在弟子们读书的时候,他则在旁边弹琴来陶冶情操。

而道家人物对琴也有影响,比如老子的“大音希声”和“淡兮其无味”,“大音希声”使得“希声”之境成为众多琴人追求的目标;“淡兮其无味”使得琴形成“淡和”的审美风格。而庄子又说“鼓琴足以自娱”和“得意而忘言”,“鼓琴足以自娱”使得琴从儒家教化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后来李贽发展成为“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

佛教和儒家道家一样讲求修身,要修身就得静气进而摒弃杂念。而琴正是极好的修身工具。佛教追求六根清净、遗世独立的境界,不但影响了琴的演奏,同时使得琴的审美特征向清、远、古、雅、淡、和的方向发展。这和儒家的“平和”,道家的“淡和”相通。

由上述可知,古代中对于琴,儒、道、佛这三家颇有共通之处,琴与儒、道、佛并存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古琴成为中华古代文化中特殊的一种文化。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