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的观察
发布时间:2022-08-20 16:11:15作者:大悲咒全文网如实的观察
黄国达
佛法不共世间的特色在于缘起无我的体悟,无我是以如实观察缘起而成立,离缘起而说无我,必落入断灭见;离无我而说缘起,则为世俗的因果观。谈修学缘起的无我观,惑略了戒定慧与闻思修的修学次地,一味地讲空修观,是不对的。所以说:“信戒无基,忆想取一空,是为邪空”。这一点,学佛者要特别注意。
如实的观察(毗婆舍那)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思惟,用意识分析、推理来了解,它的认知基础是概念、思想,在此基础上作观察;二是直观,是不依虚诳识的智慧观,直接亲见因缘和合、相依相待的真相,直观当下,不透过概念、思想为媒介的如实观察。
第一阶段的观察是从思惟、分析的方式来理解,这是智慧生起的必经过程和基础,但这样的理解,还不足以亲见法性。因为烦恼的生起,是在根尘接触的当下,依着染污的习性直接显现的。若没有亲见法性智观,在认定有境相的实体性的状态下,自然衍生烦恼,分析因缘,只能在事后以理智了解事情的各种形成因素和背景,而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并且知道烦恼于事无补,不再庸人自扰。而直观缘起、亲见法性则能从根本上照见真相,明了境相没有实体性,烦恼没有可以依附的实体,烦恼就自然消失、归于寂静。
譬如说,发现身体有异样,一直晕眩、想吐,有的人就开始胡乱想、忧心忡忡、食不知味、睡不安稳;有的人立即安排看医生、作检查;有的人则想:休息一阵子自然会好。如果有烦恼,发现之后,就分析因缘:是否平时不注重饮食、运动、正常作息,加上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所以生病,未来应该设法改善。等到看医生、作检查之后就积极治疗。如果病情恶劣,最坏就是开刀,万一开刀不成功,就念佛往生净土吧!……。
这样理性应对是好的,可以减少恐惧和忧虑。但重要的是:缺少了智观,不知不觉中执取健康、害怕生病,执取亲人团聚、害怕生离死别;执取生存、害怕死亡,这些若仅靠分析因缘,则内心深处的不安是无法消除的。
那么,直观缘起就能消除内心深处的不安吗?可以这么说:纯然、全然的缘起智观,是深入生命、心灵的深处,能消除得失、成败、好坏、美丑、吉凶、生死的僵化观点,照见生命依存如实的真相,自然可以消融内心深处的不安。但是,如果只是对外在事物直观缘起,或是没有达到纯然、全然的缘起智观,那么,只能消除对那些外在事物的部份不安。
如何直观缘起?如果经常对身心、事物如实的思惟、分析因缘,观久了、析透了,念头不离智观,在触境的当下,就自自然然地不必透过思惟分析,就了知它的和合、依存、动态和整体性。至于是什么因、什么缘、怎样相依、相待、互动、关连,可以另外再去观察,而对于缘起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是没有疑惑的。这时就可以进入直观缘起的阶段了!
直观的重点,在于不带着任何概念、思想,直接观察当下。可是,既然连“缘起”的概念、思想都没有,要如何观察?这里所说的“不带着”是指不预存一个架构和结论来观察,而不是没有方向的观察。
譬如看一个人,觉得她或他很美、很帅或很温柔、很亲切,产生好感,你就观察她或他的容貌和言谈、举止,不用任何概念、思想来看,看只是纯粹的看。刚开始,你可能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同,继续观察,不动念头,静静地看,你可能会忽然之间觉得有点陌生,注意力离开“美、帅、温柔、亲切”的感觉,你只看到一个清新的面孔、一连串的声音、话语和动作,你只看到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略微高挺的鼻子、微笑的嘴、柔和的面庞、爽朗的声音、伶俐的动作。你所看到的,只是这些因缘组合的呈现而已,“美、帅、温柔、亲切”纯粹只是意识生起的感觉,没真实存在的自体,这就是直观缘起。
“美、帅、温柔、亲切”既然只是感觉而不是真实的存在,智慧现起,心住中道,既不需要否定“美、帅、温柔、亲切”的感觉,也不致迷恋于“美、帅、温柔、亲切”的假相中。同样的观察,对于另一种“丑、粗俗”的因缘,也能知道它的缘起如幻,不生轻视、厌恶的心,而住于中道。更进一步的观察,不带任何概念、思想直观当下的她或他,那么连“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略微“高挺”的“鼻子”、“微笑”的“嘴”、“柔和”的“面庞”、“爽朗”的“声音”、“伶俐”的“动作”,这一切都是不可分割的、动态的、相互依存的展现。这直观当中的关键,在于将目光从“明亮”的“眼睛”等“意象”(境相落入意识中所生的影象)移开,观照那不被“意象”所局限的丰富、鲜活的真相。毕竟空而宛然有、宛然有而毕竟空。那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奥秘。
可是,当我们注意力被“弯弯”、“明亮”、“高挺”、“微笑”、“柔和”、“爽朗”、“伶俐”等意象所绑住,就见不到支持它的因缘。当注意力被“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的“面庞”、“声音”、“动作”的意象所局限,就见不到它的因缘和合。离开这些意象就可以如实地观察到当下他或他的真相,“美、帅、温柔、亲切”是主观的认定,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明亮”的“眼睛”……都是依存于认知模式下的显现。所有的意象都隐含有“自性见”,自性见具有分割、僵固、局限的作用,阻碍我们看见因缘的聚合、转换、消散、流动、依存的真相。
那么概念、思想或意象,是否一无是处,必须完全断除?其实,只要明白它的虚浮不实,不为所惑,那么“美、帅、温柔、亲切”、“明亮”的“眼睛”……,这些都是世俗假名安立,姑且作为一种描述、沟通的工具,那是无碍于当下的真相的。
破除概念、思想、意象中的自性见,就可以直观当下的缘起法性,体悟那奥妙、深邃的空寂性,生命将产生蜕变。过去的生活经历所累积的记忆中隐含的“自性见”,也就是僵固的、分割的、主观的、自我中心的认知模式逐渐消融、清除。例如:人家批评我,就认为有损自尊,而缺乏自我反省;有利益、名位、权势的事就认为应该去作,不顾实际的状态和公平、合理性。有人作错事,就认为应该受到惩罚,而不去了解内情,这些含有自性见的认知模式将会消除。这时,被自性见所封闭的生命能量则释放出来,被陈腐观念所禁锢的活力也就展现出来。
这时的心再也不会为外境所牵缠,也不受自我之威胁,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烦恼之根;不被满足欲望的渴爱所驱使;不被不合己意的挫折、愤怒所淹没;不被失去生命、财产、所爱的人与事的忧惧所威胁。纯然而全然地活在当下,随缘的接受眼前的人、事、物;以全新的智慧之眼察照眼前的人、事、物,尽量地导启掉在苦恼中的众生,慈悲喜舍自然流露、不假造作,内心清净、光明、觉醒。这就是如实的观察缘起如幻、破除思想、观念、意象、感觉中的自性见之后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