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嘎玛仁波切:获摩尼宝般的人身,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

发布时间:2024-08-20 02:13:40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嘎玛仁波切:获摩尼宝般的人身,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

人身暇满,修学无边

在佛经及龙树菩萨《劝戒亲友书》、寂天大师《入菩萨行论》中,都以大海中牛轭与盲龟的相遇来比喻人身难得。

牛轭是古代在犁田时牛脖子上的木架子,上面有个小孔

。在一片广阔的大海中,有根牛轭因风向不定,随着海浪四处漂荡。海底有只盲龟,一百年才会浮出海面一次。当盲龟恰巧浮出海面时,头又能从这个牛轭的孔中恰巧伸出来,这种机会是异常难得的。我们想想看:海那么广大,牛轭又随风东漂西荡,这乌龟要是有眼睛还好,偏偏又是只盲龟,而且一百年才浮上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要相遇是很困难的。而值遇暇满人身,比这更为难得。

以数量来观察六道众生,也会发觉人身真的是很难得。

佛经中比喻说:“如果地狱众生像夜晚的星星那么多,那么饿鬼道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如果饿鬼道众生是夜晚的星星,那么傍生道就是白天的星星。如果傍生道是夜晚的星星,那么三善趣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

又比喻说:“地狱的众生就像大地上的微尘那么多,饿鬼如同恒河中的沙子一样多,傍生道就像酿酒后的酒糟那么多,阿修罗就像飘雪时的雪花,人跟天人就像手指甲上的微尘那么多。”因此,三恶趣和三善趣的众生数目实在是无法比较。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个世界的人口明明很多,而这种比喻好像说人是非常的少。

其实,我们只要稍微用心观察一下身边生物的数量,例如蚂蚁、细菌之类的,就会明白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的。例如,一个家庭中的细菌数目就比一个城市的人口多,只是我们眼睛看不到。又或是在西藏等地的一个大蚂蚁窝内的蚂蚁数目,也多过了全世界的人口。

这样一想,我们会发觉人身真的很难得,更何况是得到如摩尼宝般的人身后又能依循佛法而闻思修者,更是难得。

在世俗中,必须有非常多的因缘来连接才能成办一件事。三十四种暇满,哪怕只缺乏其中一种,也可能只有修法的形象,不会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缘分,无法如实如法地修行。

仔细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会发觉,即使是十八暇满也很难完全具足。因此,我们理解之后,要常常观察自己是否已经具足这三十四种条件。如果已经具足,要感到欢喜,并发自内心再三地思维:现在我已经得到了这样一个暇满的人身至宝,应该尽力好好修行,不要入宝山空手而回。如果不具足三十四种暇满,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具足。

另外,我们也要知道,就算是已经得到暇满人身,不代表这样的暇满是永恒不变的,它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无暇满。

因为在世俗中有很多的因缘常造成我们修行的困扰及障碍,例如个人的生老病死,或人与人之间的障碍。

生老病死,有时是一种助力,有时确实也是一种障碍。除此以外,还有五蕴魔、烦恼魔、天子魔等等障碍。所以,一个生命的延续,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下一刻或未来是不是还有机会继续获得暇满人身来修学佛法。

不要懈怠,不要让难得的人身白白浪费。我们最亲爱的眷属、所沉迷的财物,以及所有执着的见解,所连接的一切,都会消失,连我们的身体也会像梦一样转眼成空啊!

要知道,今生有机会得到暇满人身,是来自过去千万年行善所累积的福报。得到人身后,如果不好好珍惜用来行善,却浪费生命常常做无意义的事,行恶比行善多,那么福报很快就会用尽。

所以,得到了福报,必须要善加珍惜,好好用来行善,使福报更加增长。要不然,等到死亡后,我们是很难确定投胎去哪里。

如果行善多,往生后会到天道或人道,更好更殊胜的是往生西方净土。如果是作恶多端,或是在修行中不如法,便有可能转生地狱、饿鬼道或傍生道;在那种环境,想再听闻一次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时不但不容易听闻到佛法,也不容易遇到善知识、跟随善知识学习佛法。因此,得到难得的人身却不好好把握,是非常大的过失。

本来是要依靠此身得到解脱之路,现在却变成让我们累积罪恶,成为进入地狱的因素,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我们得到这样短暂难得的暇满以后,该做些什么呢?就是将心念转向佛法,把握住好不容易获得的暇满人身,好好学习。但是,走在学佛的道路上,如果只有自己修学佛法而把众生丢弃在一旁,就违背了我们发菩提心的大愿!应该让众生也能有机缘跟随我们修学佛法,得到成就。

佛法的理论很多,我们在深入这些理论之前,先要使自己的虔诚心能稳固坚定。

对于佛法僧的虔诚,不只是表面的、短暂的,而是要让这种佛法大慈大悲的精神和智慧能真正地融入到自己的心灵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从而再建立起一个强烈的无伪菩提心。

这样的菩提心也不是盲目的或是说说而已,应该从对身边的人做起,慢慢地扩大到周边的有缘众生,最后让这种广博的大爱能扩大到所有众生。

轮回不停旋转,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深陷轮回之中,其实有太多的痛苦和无助。但在如此的苦海之中我们幸运的一点就是,具足了难得暇满人身又能有缘听闻佛法,了解轮回的苦因,从而也寻觅到了离苦之道,这是需要多大的善因缘成熟才可以圆满的。

所以,当我们了知这一切时,唯有心怀感恩地去珍惜一切的因缘,不枉费此生机缘的成熟。

另一方面,使命也赐予我们,在感知如此的福报不易时,更应该让我们的善念发挥更大的作用,去慈悲更多如我们般的轮回众生,因为,它们没有我们这份机缘,具足暇满人身,还能走上解脱之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