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示 三、名相无自性 善法是良药
发布时间:2024-11-17 02:12:46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二讲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示 三、名相无自性 善法是良药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五蕴皆空,名相也都是空的,都是无自性的。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我们心意识所感觉到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妄的。佛陀告诉我们世间上一切法的虚妄分别,种种的名跟相,目的不是要来否定这个世间,而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这个世间,不要迷恋于这个世间,要超越于这个世间,要解脱于这个世间一切的名跟相。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对治法,用佛法来对治自己对假名、假相的执著。我们要慢慢去培养这种力量。这种力量的培养需要靠佛法、靠修行、靠用功,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对治。
我们认识烦恼的时候就是修行的开始。我们怎样下手,怎样去对治呢?刚才谈到了对名相的认识,接下来怎么办呢?
2.善心生智慧
现在的人都非常聪明,智力很好。我们常常会听到“聪明过人”这句话,但是我们没有听说过“善良过人”。很聪明的人不一定很善良,很善良的人不一定很聪明。我们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善良,变得越来越好,对所有的人都善良。一个人的本性、本心、身语意三业清净无染,无私无我,并且具足悲心、愿力,他自然而然就会善良。我们学佛法,与其说是培养我们的能力,培养我们的文化知识、智慧,倒不如说是培养善心、良心,培养我们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启发我们的佛性。
反过来说,我们有这种心理,我们内心有这样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这就是佛法的种子在我们内心扎根、发芽的一种体现。如果我们内心具足善良,自然而然我们的智慧就会显发,因为他对人事物的看法、认识和判断是不同于世间人的。我们要从有漏的善法,逐步转变到无漏的善法、无为的善法,所以佛法要解决的是善跟恶的问题,也就是烦恼与智慧的问题。智慧就是善,烦恼就是恶。善、恶的特点就是从智慧、烦恼来区分。
三、名相无自性 善法是良药
1.虚妄的名相
佛法一方面既要借助语言文字,一方面又要不被语言文字所拘泥,超越语言文字。这就关系到我们如何来理解语言文字的问题,“名”和“相”的问题。比如说大家看到我的手,你可以说它是一只手,也可以说这一只是左手,这一只是右手。为什么说这是右手、这是左手?这是对我的这个身体来讲,这只手在我身体的右边,就是右手;这只手在我身体的左边,那么它就名为左手。但是它同时又可以叫做手,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有两只手。
我举这个比喻的目的在哪里?左跟右的名言,是对自己的身体来讲,反过来讲,如果不对自己的身体来讲,那么左跟右的名言就没办法安立。我们对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会给它安立一个名言。安立一个名言以后,我们才有办法听到这个名言,内心浮现出这个物体的相状、形象。我们听到某某人的名字,我们内心里面即刻就能够显示出某某人的形象;我们听到某一个建筑物的名字,如人民大会堂、故宫,内心里面即刻就能够显示出它的相状。这就是名跟相的一种关系。反过来说,名里面包括了一定的内容,或者说是包含了特定的内容。那么相呢?相状,每一个法,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也包括了自己所特有的一些状态和内涵。
世间所有的名、相都是变化的,是假名假相的安立。假名假相的安立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从小到大,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这个相是假的,它是能够变化的。我们的名字也是一样的,你可以改名字,你今天可以这么叫,明天你换一个叫法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五蕴皆空,名相也都是空的,都是无自性的。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我们心意识所感觉到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妄的。佛陀告诉我们世间上一切法的虚妄分别,种种的名跟相,目的不是要来否定这个世间,而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这个世间,不要迷恋于这个世间,要超越于这个世间,要解脱于这个世间一切的名跟相。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对治法,用佛法来对治自己对假名、假相的执著。我们要慢慢去培养这种力量。这种力量的培养需要靠佛法、靠修行、靠用功,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对治。
我们认识烦恼的时候就是修行的开始。我们怎样下手,怎样去对治呢?刚才谈到了对名相的认识,接下来怎么办呢?
2.善心生智慧
现在的人都非常聪明,智力很好。我们常常会听到“聪明过人”这句话,但是我们没有听说过“善良过人”。很聪明的人不一定很善良,很善良的人不一定很聪明。我们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越来越善良,变得越来越好,对所有的人都善良。一个人的本性、本心、身语意三业清净无染,无私无我,并且具足悲心、愿力,他自然而然就会善良。我们学佛法,与其说是培养我们的能力,培养我们的文化知识、智慧,倒不如说是培养善心、良心,培养我们的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启发我们的佛性。
反过来说,我们有这种心理,我们内心有这样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这就是佛法的种子在我们内心扎根、发芽的一种体现。如果我们内心具足善良,自然而然我们的智慧就会显发,因为他对人事物的看法、认识和判断是不同于世间人的。我们要从有漏的善法,逐步转变到无漏的善法、无为的善法,所以佛法要解决的是善跟恶的问题,也就是烦恼与智慧的问题。智慧就是善,烦恼就是恶。善、恶的特点就是从智慧、烦恼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