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世间人学佛,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恶人”?

发布时间:2023-10-27 02:14:42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世间人学佛,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恶人”?

转载自作者:莲荷居士

花开生两面,人生佛魔间。世间人有善恶,就像田野间有腐草,也有香草;天空中有鸾凤,也有枭鸟。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古人借此劝诫世人,亲近善人,远离恶人。

同样的道理,世间人学佛,也难免要面对恶人,假如与恶人、恶知识相伴,贪嗔痴会在心中蔓延,障碍自身修行。故而在因缘具足,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最好暂时远离他们。不过,倘若缘分不成熟,实在无法抽身离开,那也要做到让“心”远离恶友。也就是说,求道之心不随恶友而动,能够把握自己。

在初学佛法,机缘尚浅之际,远离恶友很有必要。佛经中记载,古印度时期,华氏国有一只巨象,它高大威猛,力大无穷,经常在与邻国的争斗中出尽风头,国人赞叹它“能灭怨敌”,如果抓到邻国俘虏,巨象则负责处罚他们。

后来,大象的住处失火,它被暂时安置在寺院当中。由于寺院比丘天天诵经,特别是巨象听到《法句经》中关于善恶的开示,它似乎若有所悟,再也不肯滥杀无辜。国王得知消息后,便命人将巨象安置在屠户附近,结果不久之后,它的“恶心”又起,变得暴戾起来。

佛家文化认为,恶人造业,将来会遭果报,但是业行有共业之说。尽管恶人造业,自己没有参与,但是亲近他们,也会承担共业。佛陀族人曾捞尽池中鱼儿,尽管释迦没有参与,却因见鱼死而内心欢乐,结果得到“头痛三日”的果报。

中国古代有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幼年时期的孟子,见到邻人屠宰动物,结果整日想着如何杀生;后来孟母将家迁到商户附近,孟子又想着学做生意;直到孟母把家搬到学堂附近,孟子便天天“之乎者也”。不可否认,环境对人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我们是大乘佛学的行者,佛门广大,普度众生,暂时远离恶友,并不意味着放弃他们,待到机缘成熟,仍然可以感化他们,让他们一心向善,不造恶业。

假如因缘不成熟,暂时无法远避恶人,不妨试着接受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学佛路上的助缘、友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中,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一个是自己。见到善人要见贤思齐,而恶人,则可以作为反面教材,时时对照他们,也可以规范自己的身口意行。

事实上,恶人变成“恶友”,在学佛过程中,对我们帮助也很大,譬如释迦牟尼在《法华经》中说:“正是因为提婆达多的缘故,我才得以迅速成就佛果。”

能够把心性修炼到以慈悲对待恶人,其实已经是非常难得。而世间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也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是他们为何在自己面前却展现出恶的一面?就需要我们思考了。

佛言众生皆具如来智慧福德,每个人无不是父母生养,恶人并非天生想让人厌恶。一切皆是因缘,恶人如何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待恶人,是他的因果,也是我的修行。学佛,就要深明这个道理,以德报怨,化解恶人心中的怨恨,成就自己的品格。

学佛看似繁杂,但是也简单,莲荷觉得学佛就是顾好清净因缘

。因是内心的善根,缘是外界的境况。因缘清净,就能转恶缘为善缘,转恶人为恶友,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圆融无碍。禅宗说要找见清净本心,在小编看来,恶人当前,保持自己当下一念的清净,心不受外境染著,就是清净心。

前脚走,后脚放。顾好自己的清净因缘,在精进的道路上一路向前,面对“恶人”,不论能否远离,心不受染著,这就是学佛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