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佛教“六度波罗蜜”,你知道是什么吗?

发布时间:2024-01-23 02:13:37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佛教“六度波罗蜜”,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佛法了解比较深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六度波罗蜜”这个佛教名词,可是它真正的含义却很少为人所知。在大乘佛教中,“六度波罗蜜”是修行重要的六种智慧、六种途径。这六种智慧,帮助我们不断去磨掉人生的弱点,使我们更加智慧地生活,自己改善自己的命运。如何践行“六度波罗蜜”

?本篇文章,小编就和大家普及一下这个佛教常识。

一、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波罗蜜之首。一个人要想积累善业、积累福报,得从布施开始。我们也常说那句话,“要舍才会有得”,不善于布施,是难以培植更多的福报的。佛教讲三世因果,“今生富贵为何因?前世斋僧济穷人”。

在佛门里,布施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财布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给予他人金钱物质上的帮助。第二种是法布施,它主要指出家人弘法利生,用佛法帮助他人破迷开悟,远离愚痴。第三种是无畏布施,指精神上的馈赠,使他人远离恐惧等颠倒妄想,内心得到安宁。

阳善享世名,阴德天报之。不论我们是何种发心,只要是与人为善,是正念、正心、正行,皆有福德。甚至有时候,我们能给他人一个微笑,令人心生欢喜,都是一种布施。布施不是只有富人才能做的事,也不是谁布施的东西多或者贵,就更有功德,有无功德皆在用心,不可贪求。

二、持戒

众所周知,佛教里有诸多戒律,大多是针对出家僧人设立的,也有对皈依佛门的受菩萨戒的在家居士。其实,真正的戒律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它不需要我们去分辨那么多,戒律不是只有出家人需要遵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克制自己的言行。做正确的事,才能避免犯下恶业。佛陀涅槃前曾经留下遗训,告诫后世弟子,修行要以法为依、以戒为师,可见戒律的重要性。

三、忍辱

忍辱是一种修行的真功夫。佛门里有一句比较著名的偈语: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就是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的矛盾,有时候一旦没忍住坏脾气,嗔恚心一起,怒火就爆发了。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尤其是遇到恶意的诋毁和批评,总是急于去反驳、去证明,这样往往搞得人仰马翻,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真正有智慧、有格局的人,懂得忍辱。别人再怎么说自己,就是不生气。别人怎么说,我们管不了,做好自己就行。清者自清,各人自有因果,无需多言。忍辱不是退缩,而是一种磨炼和宽容,我们要感谢所有的成全。

四、精进

我们在这世间生存,要努力,要让自己更加有智慧、更加优秀。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不枉此生。《普贤菩萨敬众偈》中说道: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水少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它在告诉我们,人生苦短又无常,日子在一天一天减少,如鱼中的水一样,在不断减少,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呢?我们应当精进修行,如同扑灭头上燃烧着的火那样紧急,不可放纵自己、安逸于当下。佛教僧人每天都坚持做早晚功课、诵经念佛,未有停歇,我们呢?

五、禅定

什么是禅定?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人要静下心来,心无杂念,做到一心不乱。我们在家人虽然可能达不到那些很有修为的僧人所能达到的坐禅入定的功夫,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禅定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心得到清净、安宁。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心若散乱,一切皆是困厄;心若得到安定,才能远离一切颠倒迷惑。因此,一定要注意观照自己的念头,让自己的心保持如如不动,不为外物所动、不被外境所转,念念清净,方得大自在。

六、般若,即智慧

佛法就是人生修行的大智慧。佛教三皈依里也说道: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教经典是佛陀思想的汇集,也是开启我们人生智慧的无上法宝。人生有了智慧,才不会愚痴、迷惑、狭隘和偏见,才能见到自己的清净佛性。

佛教经典中,比如《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它就是大乘般若经的心要,而《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更是般若智慧的精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愿大家都能够点燃人生的智慧。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其实佛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就是一种朴素的简单的生活法,不玄妙、不神秘,帮助我们解答人生的迷惑,点燃智慧的心灯,让我们更正确、更好地生活。愿大家广修善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做更好的自己。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