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论语》:符合礼的准则,顾全自我的状态,便为孝道

发布时间:2023-09-17 02:13:54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论语》:符合礼的准则,顾全自我的状态,便为孝道

《论语》:符合礼的准则,顾全自我的状态,便为孝道。

孝顺,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一个孝顺的人,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品德,在我们中华文化中,孝占据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所谓的“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孝顺了,才能拥有一个高尚良好的品格。

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他的品格中才存在着善良,在儒家思想中就多次阐述了孝的智慧。

孔子在《论语》之中,就阐述了孝的具体标准,孔子告诉自己的学生,作为晚辈的时候,用什么样的状态去侍奉自己的父母才为孝。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孟懿子向孔子:请问孝之道?孔子就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就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的准则。这个时候樊迟就问:意思是什么呢?孔子就说:在父母有生之年里,按照礼的要求去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了之后,按照礼的要求埋葬他们,按照礼的要求去祭祀他们。

很多人都知道孝顺是一个人良好的素质,但是具体孝顺到什么样的程度,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

而孔子的这个言论,却是指导孝为先最正确的一个选择,就是所谓的“以礼相待”。在父母有生之年的时候,合乎礼的准则,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去世了,按照规定的礼仪去办好丧事去祭拜,这就叫做尽孝了。

儒学中所说的仁义礼智信,是对一个人行为最好的一个准则,当所有事情符合礼的时候,便是符合了一个合乎规矩的状态。

孔子认为孝顺自己的父母,绝对不是子女对父母简单的衣食住行的生存和供养。无论是为人子女的时候都要做到应尽的一个义务,而所谓符合礼的准则,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要发自内心去体贴父母,替父母分担一些应该分担的事务,在父母的心灵上给予一定的安慰。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犯这样一个错误,对待自己的父母做到孝顺了,但是只仅存于物质层面

或许是因为角色不同吧,也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有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和父母分居两地,也无法时常的陪伴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在物质上,即便是给予足够的侍奉之后,在精神上也难以顾及的那么完美。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这样一种状态,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需要顾全的是更多的事情,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为了工作也不可能那么顾全的完美。

但是我们在尽可能的情况之下,要替父母着想,多陪伴在父母的身边,除了在物质上给予侍奉之外,多陪伴他们,解决他们心灵上的寂寞,这也是孝顺最好的一种体现。

做子女的多关心体贴父母,为父母减轻他们的负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嘘寒问暖。因为对于父母来说,大多数时候,自己的孩子当成家立业之后,忙于事业,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

很多父母劳累一生,把孩子抚养长大之后,孩子把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当顾不上自己的时候,父母内心会产生空虚和寂寞,这个时候,我们适当的给予父母心灵上的关怀,也是很有必要的。

《论语》中除了对于父母的关怀之外,其实还有一种最重要的孝道标准就是顾好自己。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孟武伯问什么是尽孝之心,孔子就说:父母对儿女,只为他的疾病担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在父母陪伴我们的过程中,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会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我们的生命就是父母的延续,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自己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除了自己之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说《论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唯其疾之忧“,当一个人生病了,还是父母是最担心自己。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有一种孝道就是叫做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健健康康的,为人处事的时候应当谨慎守身,珍重自爱,不要让父母有所牵挂,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即便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堂堂正正做人,平平淡淡做事,有一个健康的自己,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让父母放心,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孝道。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您对于这一篇章的儒学智慧怎么理解的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