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全文网

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差别究竟在哪,仅仅是数字不同吗?

发布时间:2024-07-26 02:13:51作者:大悲咒全文网
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差别究竟在哪,仅仅是数字不同吗?

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

缘起,是佛陀苦修求道的结晶,也是佛门的基本义理,修学缘觉菩提,必定要学因缘观。不过在翻查经典时,小编发现许多经典中,对于缘起的表述并不一致。有十二因缘观,亦有除去无明与行的十因缘观。《金刚经》中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为何关于因缘观会有不同的说法呢?

最终小编莲荷在《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中找到了原因,汉传大乘教法,主张生观十因缘,灭观十二因缘;而南传小乘教法,则主张生灭均观十因缘。那么,是否除去了无明和行,两种因缘观就相同了,难道二者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数字上的吗?其实也不尽然。

首先对两者分别做一次逆推:

十因缘逆推: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十二因缘逆推:老死→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识→行→无明

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只差了行和无明两支,但是根本的区别,却并不在此,而是在于“识”!佛陀在经文中说,他在因地修行时,逆观十因缘,追索到识,发现“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反过来说,是这个“识”出生了名色,那么它执取名色的动因是什么呢?这就要在十二因缘中探究。此后众生又从名色生出六入,乃至最终出现生老病死。也就是说,十因缘中的“识”支,乃是本识,或者如其他经文中所说本际、真如、藏识。

十二因缘中,无明缘行,行缘识,也就是说,此时的“识”乃是《心经》中所谓的六识。过去的无明也就是愚痴,使得众生造作了身口意业行,变成了六识业种。

业种就像丰收的粮食一样,储存在如来藏这个大粮仓当中,正因为业种的存在,使得众生再度执取名色。所以说,由过去的无明,行,识造作的业种,就是众生再度执取名色的动因!想要了断烦恼,出离苦海,就要灭尽六识业种,灭掉业种就要灭行,灭掉行的前提是灭掉无明。

这时候问题出现了,无明与行,发生在过去,怎么去消灭它?总不能发明一台时光机,回到过去,或者心生悔恨,但现实中并没有后悔药。那么过去六识业种存储在哪里呢?它就在十因缘中的“识”,也就是藏识,含藏业种的大谷仓当中

前文已经说过,正因为藏识当中储存着过去的业种,它才会执取名色。所以佛劝诫众生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不是让我们去消灭本识,而是去灭除它执取名色的动因。佛经中记载,阿难尊者在听闻佛陀开示因缘观后,表示道理很浅显。结果佛陀说:“止,止,我法妙难思。”试想,辟支佛即是参悟十二因缘而成佛果,因缘观的道理,当然也不止莲荷理解的这么简单。

其实,在小编看来,无论十因缘观还是十二因缘观,虽然有差别,但所说的都是缘起性空。所以假如有人问你佛陀说了这么多经,到底想表达什么?你可以回答:“佛不是神,也不是迷信,他说的是因缘观,缘起论!”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